《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原文】
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耆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其言语不与马韩同。名国为“邦”〔1〕,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皆为“徒”;有似秦人,非但燕、齐之名物也〔2〕。名乐浪人为“阿残”;东方人名“我”为“阿”,谓乐浪人本其残余人。今有名之为秦韩者。始有六国,稍分为十二国。〔3〕
【注释】
〔1〕名:称呼。
〔2〕名物:事物的名称。
〔3〕稍:逐渐。十二国:下面文字所列二十四国中,未加“弁辰”二字的有十二国,即属辰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