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原文】
二年春〔1〕,绍、馥遂立虞为帝,虞终不敢当。
夏四月,卓还长安。
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2〕。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3〕,〔一〕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4〕,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5〕。
【注释】
〔1〕二年:初平二年(公元 191)。
〔2〕冀州:州名。东汉末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西南)。
〔3〕黑山:东汉末年北方农民起义军的名称。其主要根据地在黑山(今河南鹤壁市东),故名。略:攻取。魏郡:郡名。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西南)。
〔4〕濮阳:县名。县治在今河南濮阳市东南。
〔5〕东武阳:县名。县治在今山东莘(shēn)县南。东郡的治所原来在濮阳。
【裴注】
〔一〕眭,申随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