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原文】
五凤元年夏,大水。
秋,吴侯英,谋杀峻〔1〕;觉,英自杀。
冬十一月,星茀于斗、牛〔2〕。〔一〕
【注释】
〔1〕英:即孙英(?—公元 254)。事见本书卷五十九《孙登传》。
〔2〕茀(fú):白色的云气绵延成长蛇状。《宋书》卷二十三《天文志》一也记载了这一天象,说是“有白气出斗侧,广数丈,长竟天”。古代把上述云气叫做蚩尤之旗,认为是刀兵灾祸的预兆。牛:星宿名。是二十八宿中北方玄武七宿之一。有星六颗。
【裴注】
〔一〕《江表传》曰:“是岁,交阯稗草化为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