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原文】
权留蜀子崇,为尚书郎。随卫将军诸葛瞻拒邓艾,到涪县。瞻盘桓未进〔1〕,崇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豫未纳,崇至于流涕。
会艾长驱而前,瞻却战至绵竹;崇帅厉军士,期于必死,临阵见杀。
【注释】
〔1〕盘桓:徘徊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