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原文】
初,渊家数有怪〔1〕:犬冠帻绛衣,上屋〔2〕;炊有小儿,蒸死甑中。襄平北市,生肉,长围各数尺;有头目口喙,无手足而动摇。占曰〔3〕:“有形不成,有体无声,其国灭亡。”始,度以中平六年据辽东,至渊三世,凡五十年而灭。〔一〕
【注释】
〔1〕怪:怪异的事。
〔2〕冠帻(zé):包上头巾再戴起官帽。 绛服:穿上有大红色领边和袖边的衣服。这种衣服是官员的内衣。
〔3〕占:占卜者的结论。
【裴注】
〔一〕《魏略》曰:“始,渊兄晃为恭任子,在洛。闻渊劫夺恭位,谓渊终不可保,数自表闻,欲令国家讨渊。帝以渊已秉权,故因而抚之。及渊叛,遂以国法系晃。晃虽有前言,冀不坐;然内以骨肉,知渊破则已从及。渊首到,晃自审必死,与其子相对啼哭。时上亦欲活之;而有司以为不可,遂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