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原文】
评曰:杜微修身隐静,不役当世〔1〕;庶几夷、皓之概〔2〕。周群占天有征〔3〕;杜琼沉默慎密:诸生之纯也〔4〕。许、孟、来、李,博涉多闻;尹默精于《左氏》:虽不以德业为称,信皆一时之学士〔5〕。谯周词理渊通,为世硕儒;有董、扬之规〔6〕。郤正文辞灿烂,有张、蔡之风〔7〕;加其行止,君子有取焉。二子处晋事少,在蜀事多,故著于篇。〔一〕
【注释】
〔1〕不役:不受役使。指不做官。
〔2〕夷:即伯夷。皓:即商山四皓。
〔3〕占天:根据天上的云气占卜吉凶。
〔4〕诸生:儒生。
〔5〕信:确实。
〔6〕董:即董仲舒。扬:即扬雄。
〔7〕张:即张衡。蔡:即蔡邕。
【裴注】
〔一〕张璠以为:“谯周所陈降魏之策,盖素料刘禅懦弱,心无害戾,故得行也。如遇忿肆之人,虽无他算;然矜殉鄙耻,或发怒妄诛,以立一时之威,快其斯须之意者:此亦夷灭之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