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瑜字仲异。以恭义校尉始领兵众。是时,宾客诸将多江西人,瑜虚心绥抚,得其欢心。建安年,领丹杨太守;为众所附,至万余人。加绥远将军。年,与周瑜共讨麻、保屯,破之。后从权拒曹公于濡须,权欲交战。瑜说权持重,权不从:军果无功。迁奋威将军,领郡如故,自溧阳徙屯牛渚。瑜以永安人饶助为襄安长,无锡人颜连为居巢长;使招纳庐江郡,各得降附。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使府将吏子弟数百人,就受业:遂立学官,临飨讲肄。是时,诸将皆以军务为事,而瑜好乐坟典;虽在戎旅,诵声不绝。年,建安年卒。瑜子:弥、熙、耀、曼、纮。曼至将军,封侯。

【原文】

瑜字仲异。以恭义校尉始领兵众〔1〕。是时,宾客诸将多江西人〔2〕,瑜虚心绥抚,得其欢心。

建安九年,领丹杨太守;为众所附,至万余人。加绥远将军〔3〕。十一年〔4〕,与周瑜共讨麻、保二屯,破之。后从权拒曹公于濡须,权欲交战。瑜说权持重,权不从:军果无功。迁奋威将军〔5〕,领郡如故,自溧阳徙屯牛渚〔6〕。瑜以永安人饶助为襄安长〔7〕,无锡人颜连为居巢长〔8〕;使招纳庐江二郡〔9〕,各得降附。

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10〕,瑜厚礼之;使二府将吏子弟数百人,就受业〔11〕:遂立学官,临飨讲肄〔12〕。是时,诸将皆以军务为事,而瑜好乐坟典〔13〕;虽在戎旅,诵声不绝。

年三十九,建安二十年卒。瑜五子:弥、熙、耀、曼、纮。曼至将军,封侯。

【注释】

〔1〕恭义校尉:官名。领兵征伐。

〔2〕江西:地区名。长江在今安徽芜湖市至江苏南京市之间,其流向大体是由南往北,当时人称自此以下长江北岸地区为江西,南岸地区为江东。

〔3〕绥远将军:官名。领兵征伐。

〔4〕十一年:建安十一年(公元 206)。

〔5〕奋威将军:官名。领兵征伐。

〔6〕溧阳:县名。县治在今江苏南京市高淳区东。

〔7〕襄安:县名。县治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

〔8〕无锡:县名。县治在今江苏无锡市。居巢:县名。县治在今安徽桐城市东南。

〔9〕二郡:指庐江郡与相邻的九江郡。

〔10〕济阴:郡名。治所在今山东荷泽市定陶区西北。

〔11〕二府:指奋威将军府、丹杨太守府。当时孙瑜兼任二职。

〔12〕临飨:亲临视察并设宴犒劳。讲肄(yì):讲习。

〔13〕坟典:文献典籍。

下一篇:瑜弟皎,字叔朗。始拜护军校尉,领众千余人。是时曹公数出濡须,皎每赴拒,号为精锐。迁都护,征虏将军,代程普督夏口。黄盖及兄瑜卒,又并其军。赐沙羡、云杜、南新市、竟陵为奉邑;自置长吏。轻财能施,善于交结。与诸葛瑾至厚,委庐江刘靖以得失,江夏李允以众事,广陵吴硕、河南张梁以军旅:而倾心亲待,莫不自尽。皎尝遣兵候,获魏边将吏美女,以进皎。皎更其衣服,送还之,下令曰:“今所诛者曹氏,其百姓何罪?自今以往,不得击其老弱!”由是江淮间多归附者。尝以小故与甘宁忿争,或以谏宁。宁曰:“臣、子例:征虏虽公子,何可专行侮人邪!吾值明主,但当输效力命,以报所天;诚不能随俗屈曲矣!”权闻之,以书让皎曰:“自吾与北方为敌,中间年;初时相持,年小,今者且矣!孔子言‘而立’,非但谓经也。授卿以精兵,委卿以大任,都护诸将于千里之外;欲使如楚任昭奚恤,扬威于北境:非徒相使逞私志而已。近闻卿与甘兴霸饮,因酒发作,侵陵其人;其人求属吕蒙督中。此人虽粗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吾亲之者,非私之也。我亲爱之,卿疏憎之;卿所为每与吾违,其可久乎?夫居敬而行简,可以临民;爱人多容,可以得众。者尚不能知,安可董督在远,御寇济难乎?卿行长大,特受重任;上有远方瞻望之视,下有部曲朝夕从事:何可恣意有盛怒邪?人谁无过?贵其能改;宜追前愆,深自咎责!今故烦诸葛子瑜重宣吾意。临书摧怆,心悲泪下!”皎得书,上疏陈谢,遂与宁结厚。后吕蒙当袭南郡,权欲令皎与蒙为左、右部大督。蒙说权曰:“若至尊以征虏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此目前之戒也!”权悟,谢蒙曰:“以卿为大督,命皎为后继。”擒关羽,定荆州,皎有力焉。建安年卒。权追录其功,封子胤为丹杨侯。胤卒,无子。弟晞嗣,领兵;有罪自杀,国除。弟咨、弥、仪,皆将军,封侯。咨,羽林督;仪,无难督。咨为滕胤所杀,仪为孙峻所害。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