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策薨,奔丧于吴。后权复征江夏,范与张昭留守。曹公至赤壁,与周瑜等俱拒破之。拜裨将军,领彭泽太守,以彭泽、柴桑、历(阳)陵为奉邑。刘备诣京见权,范密请留备。后迁平南将军,屯柴桑。权讨关羽,过范馆。谓曰:“昔早从卿言,无此劳也!今当上取之,卿为我守建业。”权破羽还,都武昌。拜范建威将军,封宛陵侯,领丹杨太守;治建业,督扶州以下至海。转以溧阳、怀安、宁国为奉邑。曹休、张辽、臧霸等来伐;范督徐盛、全琮、孙韶等,以舟师拒休等于洞口。迁前将军,假节,改封南昌侯。时遭大风,船人覆溺,死者数千,还军。拜扬州牧。性好威仪。州民如陆逊、全琮及贵公子,皆修敬虔肃,不敢轻脱。其居处服饰,于时奢靡,然勤事奉法。故权悦其忠,不怪其侈。初,策使范典主财计。权时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权守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辄为傅著簿书,使无谴问:权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黄武年,范迁大司马;印绶未下,疾卒。权素服举哀,遣使者追赠印绶。及还都建业,权过范墓,呼曰:“子衡!”言及流涕,祀以太牢。

【原文】

策薨,奔丧于吴。后权复征江夏,范与张昭留守。曹公至赤壁,与周瑜等俱拒破之。拜裨将军,领彭泽太守〔1〕,以彭泽、柴桑、历(阳)〔陵〕为奉邑。

刘备诣京见权,范密请留备。后迁平南将军〔2〕,屯柴桑。权讨关羽,过范馆。谓曰:“昔早从卿言,无此劳也!今当上取之,卿为我守建业。”

权破羽还,都武昌。拜范建威将军,封宛陵侯,领丹杨太守;治建业,督扶州以下至海〔3〕。转以溧阳、怀安、宁国为奉邑〔4〕。

曹休、张辽、臧霸等来伐;范督徐盛、全琮、孙韶等,以舟师拒休等于洞口。迁前将军,假节,改封南昌侯。时遭大风,船人覆溺,死者数千,还军。

拜扬州牧。性好威仪。州民如陆逊、全琮及贵公子〔5〕,皆修敬虔肃〔6〕,不敢轻脱〔7〕。

其居处服饰,于时奢靡,然勤事奉法。故权悦其忠,不怪其侈。〔一〕初,策使范典主财计〔8〕。权时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9〕,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10〕。权守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11〕。功曹周谷辄为傅著簿书〔12〕,使无谴问:权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13〕,不用也。

黄武七年,范迁大司马;印绶未下,疾卒。权素服举哀,遣使者追赠印绶。

及还都建业,权过范墓,呼曰:“子衡!”言及流涕,祀以太牢〔14〕。〔二〕

【注释】

〔1〕彭泽:郡名,治所在今江西湖口县东。

〔2〕平南将军:官名。领兵征伐。

〔3〕扶州:长江中洲岛名。当在今安徽马鞍山市一带。

〔4〕怀安:县名。县治在今安徽宁国市东南。宁国:县名。县治在今安徽宁国市西南。

〔5〕州民:指扬州牧朱治管辖之下的扬州人。

〔6〕修敬:表示尊敬。

〔7〕轻脱:轻率。

〔8〕财计:财务计划。

〔9〕关白:报告。

〔10〕见望:受到怨恨。

〔11〕料覆:复查。

〔12〕功曹:官名。主管人事财务。傅著:增添。指虚报财务支出的项目。簿书:账簿记载。

〔13〕欺更:欺骗性更改。

〔14〕太牢:祭祀时以牛、羊、猪各一作祭品,称为太牢。是祭牲的最高规格。

【裴注】

〔一〕《江表传》曰:“人有白范与贺齐:奢丽夸绮,服饰僭拟王者。权曰:‘昔管仲逾礼,桓公优而容之,无损于霸。今子衡、公苗,身无夷吾之失;但其器械精好,舟车严整耳;此适足作军容,何损于治哉?’告者乃不敢复言。”

〔二〕《江表传》曰:“初,权移都建业,大会将相文武,(时)〔特〕谓严畯曰:‘孤昔叹鲁子敬比邓禹,吕子衡方吴汉;闻卿诸人,未平此论:今定云何?’畯退席曰:‘臣未解指趣,谓肃、范受饶,褒叹过实。’权曰:‘昔邓仲华初见光武:光武时受更始使,抚河北,行大司马事耳,未有帝王志也。禹劝之以复汉业,是禹开初议之端矣。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与一语,便及大计;与禹相似,故比之。吕子衡忠笃亮直,性虽好奢,然以忧公为先,不足为损。避袁术,自归于兄;兄作大将,别领部曲,故忧兄事,乞为都督;办护修整,加之恪勤,与吴汉相类:故方之。皆有指趣,非孤私之也。’畯乃服。”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