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孙綝字子通。与峻同祖。綝父绰为安民都尉。綝始为偏将军。及峻死,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代知朝政。吕据闻之大(恐)怒,与诸督将连名,共表荐滕胤为丞相;綝更以胤为大司马,代吕岱驻武昌。据引兵还,使人报胤,欲共废綝。綝闻之,遣从兄(虑)宪,将兵逆据于江都;使中使敕文钦、刘纂、唐咨等,合众击据;遣侍中、左将军华融、中书丞丁晏,告胤取据,并喻胤宜速去意。胤自以祸及,因留融、晏,勒兵自卫;召典军杨崇、将军孙咨,告以綝为乱,迫融等使(有)作书难綝。綝不听,表言胤反;许将军刘丞以封爵,使率兵骑急攻围胤。胤又劫融等,使诈为诏发兵。融等不从,胤皆杀之。胤颜色不变,谈笑若常。或劝胤:“引兵至苍龙门,将士见公出,必皆委綝就公。”时夜已半,胤恃与据期,又难举兵向宫;乃约令部曲,说“吕侯已在近道”,故皆为胤尽死,无离散者。时大风,比晓,据不至。綝兵大会,遂杀胤及将士数人,夷胤族。綝迁大将军,假节,封永宁侯。负贵倨傲,多行无礼。初,峻从弟(虑)宪,与诛诸葛恪之谋。峻厚之,至右将军,无难督,授节盖,平官事。綝遇(虑)宪薄于峻时。(虑)宪怒,与将军王惇谋杀綝。綝杀惇,(虑)宪服药死。

【原文】

孙綝字子通。与峻同祖。綝父绰为安民都尉〔1〕。綝始为偏将军。及峻死,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代知朝政。

吕据闻之大(恐)〔怒〕,与诸督将连名,共表荐滕胤为丞相;綝更以胤为大司马〔2〕,代吕岱驻武昌。据引兵还,使人报胤,欲共废綝。綝闻之,遣从兄(虑)〔宪〕,将兵逆据于江都〔3〕;使中使敕文钦、刘纂、唐咨等,合众击据;遣侍中、左将军华融、中书丞丁晏,告胤取据,并喻胤宜速去意〔4〕。胤自以祸及,因留融、晏,勒兵自卫;召典军杨崇、将军孙咨〔5〕,告以綝为乱,迫融等使(有)〔作〕书难綝〔6〕。

綝不听,表言胤反;许将军刘丞以封爵,使率兵骑急攻围胤。胤又劫融等,使诈〔为〕诏发兵。融等不从,胤皆杀之。〔一〕胤颜色不变,谈笑若常。或劝胤:“引兵至苍龙门〔7〕,将士见公出,必皆委綝就公。”

时夜已半,胤恃与据期〔8〕,又难举兵向宫〔9〕;乃约令部曲,说“吕侯已在近道〔10〕”,故皆为胤尽死,无离散者。时大风,比晓,据不至。

綝兵大会,遂杀胤及将士数十人,夷胤三族。〔二〕綝迁大将军,假节,封永宁侯。负贵倨傲〔11〕,多行无礼。

初,峻从弟(虑)〔宪〕,与诛诸葛恪之谋〔12〕。峻厚之,至右将军,无难督,授节盖,平九官事〔13〕。綝遇(虑)〔宪〕薄于峻时〔14〕。(虑)〔宪〕怒,与将军王惇谋杀綝。綝杀惇,(虑)〔宪〕服药死。

【注释】

〔1〕安民都尉:官名。领兵维持治安。

〔2〕大司马:官名。领兵将军中特别尊崇的名号,地位还在大将军之上。不常置,主领兵征伐。孙綝为了把滕胤排挤到上游的武昌,故意给以尊崇的官位作交换。

〔3〕逆:迎击。

〔4〕喻:劝告。速去:迅速离开(建业前往武昌)。

〔5〕典军:官名。负责处理军务。

〔6〕难(nàn):反驳。

〔7〕苍龙门:孙吴建业皇宫的东大门。

〔8〕期:预约。

〔9〕难:对……感到为难。

〔10〕吕侯:对吕据的敬称。

〔11〕负贵:仗恃(自己)高贵。

〔12〕与(yù ):参与。

〔13〕平九官事:评议九卿呈送的公文。

〔14〕遇:对待。

【裴注】

〔一〕《文士传》曰:“华融字德蕤,广陵江都人。祖父避乱,居山阴蕊山下。时,皇象亦寓居山阴。吴郡张温来就象学,欲得所舍。或告温曰:‘蕊山下有华德蕤者,虽年少,美有令志,可舍也。’温遂止融家,朝夕谈讲。俄而温为选部尚书,乃擢融为太子庶子,遂知名显达。融子谞,黄门郎,与融并见害;次子谭,以才辩称,晋秘书监。”

〔二〕臣松之以为:孙綝虽凶虐,与滕胤宿无嫌隙;胤若且顺綝意,出镇武昌,岂徒免当时之祸,仍将永保元吉;而犯机触害,自取夷灭。悲夫!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