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初,权黄龙元年迁都建业。年筑东兴堤,遏湖水。后征淮南,败以纳船,由是废不复修。恪以建兴元年月,会众于东兴,更作大堤;左右结山夹筑两城,各留千人;使全端、留略守之,引军而还。魏以吴军入其疆土,耻于受侮;命大将胡遵、诸葛诞等率众万,欲攻围两坞,图坏堤遏。恪兴军万,晨夜赴救。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渡,阵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猝拔。恪遣将军留赞、吕据、唐咨、丁奉为前部。时天寒,雪,魏诸将会饮。见赞等兵少,而解置铠甲,不持矛戟;但兜鍪刀盾,裸身缘遏:大笑之,不即严兵。兵得上,便鼓噪乱斫。魏军惊扰散走,争渡浮桥;桥坏绝,自投于水,更相蹈藉。乐安太守桓嘉等,同时并没,死者数万。故叛将韩综为魏前军督,亦斩之。获车乘牛、马、驴、骡各数千,资器山积,振旅而归。进封恪阳都侯,加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赐金百斤,马百匹,缯、布各万匹。恪遂有轻敌之心。以月战克,明年春,复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疲劳,同辞谏恪;恪不听。中散大夫蒋延或以固争,扶出。

【原文】

初,权黄龙元年迁都建业。二年筑东兴堤,遏湖水〔1〕。后征淮南,败以纳船〔2〕,由是废不复修。恪以建兴元年十月,会众于东兴,更作大堤;左右结山夹筑两城〔3〕,各留千人;使全端、留略守之,引军而还。

魏以吴军入其疆土,耻于受侮;命大将胡遵、诸葛诞等率众七万〔4〕,欲攻围两坞,图坏堤遏〔5〕。

恪兴军四万,晨夜赴救。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渡,阵于堤上〔6〕,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猝拔。恪遣将军留赞、吕据、唐咨、丁奉为前部。时天寒,雪,魏诸将会饮。见赞等兵少,而解置铠甲,不持矛戟;但兜鍪刀盾〔7〕,裸身缘遏〔8〕:大笑之,不即严兵〔9〕。兵得上,便鼓噪乱斫〔10〕。魏军惊扰散走,争渡浮桥;桥坏绝,自投于水,更相蹈藉。乐安太守桓嘉等,同时并没〔11〕,死者数万。故叛将韩综为魏前军督〔12〕,亦斩之。获车乘牛、马、驴、骡各数千,资器山积,振旅而归〔13〕。

进封恪阳都侯,加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14〕;赐金一百斤,马二百匹,缯、布各万匹〔15〕。恪遂有轻敌之心。

以十二月战克〔16〕,明年春,复欲出军。〔一〕诸大臣以为数出疲劳,同辞谏恪;恪不听。中散大夫蒋延或以固争〔17〕,扶出〔18〕。

【注释】

〔1〕二年:黄龙二年(公元 230)。东兴堤:堤坝名。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该堤坝阻断濡须水,使巢湖水不能通过濡须水道泄入长江。

〔2〕败以纳船:被破坏而使船能进入(巢湖)。

〔3〕结山:依山。两城:这两座城堡当时称为东关、西关。东关在濡须水东岸,紧靠濡须山;西关在西岸,紧靠七宝山。

〔4〕胡遵:传见本书卷二十八《钟会传》裴注引《晋诸公赞》。诸葛诞(?—公元 258):传见本书卷二十八。

〔5〕图:打算。堤遏:堤坝。

〔6〕阵:设立军阵。

〔7〕兜鍪(móu):头盔。

〔8〕缘:攀缘。

〔9〕严兵:命令军队作好戒备。

〔10〕鼓噪:擂鼓呐喊。

〔11〕乐安:郡名,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市东北。桓嘉(?—公元 252):事见本书卷二十二《桓阶传》。

〔12〕前军督:官名。前锋军队的指挥官。

〔13〕振旅:整顿军队。

〔14〕督中外诸军事:一种表示指挥威权的名号。当时称京城的驻军为中军,京城以外战区由都督分领的军队为外军,合称中外诸军。凡具有督中外诸军、都督中外诸军名号者,即是全国军队的总指挥官。

〔15〕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16〕战克:战胜。

〔17〕中散大夫:官名。在皇帝身边应对顾问,无固定任务。

〔18〕扶出:命令侍从把蒋延扶出去,实际上是强行赶走。

【裴注】

〔一〕《汉晋春秋》曰:“恪使司马李衡,往蜀说姜维,令同举。曰:‘古人有言:圣人不能(为)〔违〕时,时至亦不可失也。今敌政在私门,外内猜隔;兵挫于外,而民怨于内。自曹操以来,彼之亡形,未有如今者也。若大举伐之,使吴攻其东,汉入其西;彼救西则东虚,重东则西轻。以练实之军,乘虚轻之敌:破之必矣!’维从之。”

上一篇:久之,权不豫。而太子少,乃征恪以大将军领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领少傅。权疾困,召恪、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属以后事。翌日,权薨。弘素与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权死问,欲矫诏除恪。峻以告恪,恪请弘咨事;于坐中诛之,乃发丧制服。与弟公安督融书曰:“今月日乙未,大行皇帝委弃万国。群下大小,莫不伤悼。至吾父子兄弟,并受殊恩,非徒凡庸之隶;是以悲恸,肝心圮裂。皇太子以丁酉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吾身受顾命,辅相幼主。窃自揆度:才非博陆而受姬公负图之托,惧忝丞相辅汉之效,恐损先帝委付之明;是以忧惭惶惶,所虑万端。且民恶其上,动见瞻观,何时易哉?今以顽钝之姿,处保傅之位;艰多智寡,任重谋浅:谁为唇齿?近汉之世,燕、盖交构,有上官之变。以身值此,何敢怡豫邪?又弟所在,与贼犬牙相错;当于今时整顿军具,率厉将士,警备过常;念出万死,无顾生;以报朝廷,无忝尔先。又诸将备守各有境界,犹恐贼虏闻讳,恣睢寇窃。边邑诸曹,已别下约敕:所部督将,不得妄委所戍,径来奔赴。虽怀怆怛不忍之心,公义夺私,伯禽服戎;若苟违戾,非徒小故。以亲正疏,古人明戒也。”恪更拜太傅。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债,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下一篇:恪乃著论喻众意曰:夫天无日,土无王。王者不务兼并天下而欲垂祚后世,古今未之有也。昔战国之时,诸侯自恃兵强地广,互有救援;谓此足以传世,人莫能危。恣情纵怀,惮于劳苦;使秦渐得自大,遂以并之:此既然矣。近者刘景升在荆州,有众万,财谷如山;不及曹操尚微,与之力竞;坐观其强大,吞灭诸袁。北方都定之后,操率万众来向荆州;当时虽有智者,不能复为画计。于是景升儿子,交臂请降,遂为囚虏。凡敌国欲相吞,即仇雠欲相除也。有雠而长之,祸不在己,则在后人,不可不为远虑也。昔伍子胥曰:“越年生聚,年教训;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夫差自恃强大,闻此邈然;是以诛子胥而无备越之心。至于临败悔之,岂有及乎?越小于吴,尚为吴祸;况其强大者邪?昔秦但得关西耳,尚以并吞国。今贼皆得秦、赵、韩、魏、燕、齐州之地;地悉戎马之乡,士林之薮。今以魏比古之秦,土地数倍;以吴与蜀比古国,不能半之。然今所以能敌之,但以操时兵众,于今适尽;而后生者未悉长大,正是贼衰少未盛之时。加司马懿先诛王凌,续自陨毙;其子幼弱,而专彼大任;虽有智计之士,未得施用。当今伐之,是其厄会。圣人急于趋时,诚谓今日。若顺众人之情,怀偷安之计,以为长江之险可以传世;不论魏之终始,而以今日遂轻其后:此吾所以长叹息者也。自(本)古以来,国之强弱,在乎产育。今者贼民,岁月繁滋;但以尚小,未可得用耳。若复数年后,其众必倍于今;而国家劲兵之地,皆已空尽,唯有此现众可以定事。若不早用之,端坐使老;复数年,略当损半,而现子弟数不足言。若贼众倍,而我兵损半;虽复使伊、管图之,未可如何!今不达远虑者,必以此言为迂。夫祸难未至而预忧虑,此固众人之所迂也。及于难至,然后顿颡;虽有智者,又不能图。此乃古今所病,非独时。昔吴始以伍员为迂,故难至而不可救。刘景升不能虑年之后,故无以诒其子孙。今恪无具臣之才,而受大吴萧、霍之任;智与众同,思不经远;若不及今日为国斥境,俯仰年老,而仇敌更强;欲刎颈谢责,宁有补邪?今闻众人或以百姓尚贫,欲务闲息;此不知虑其大危,而爱其小勤者也。昔汉祖幸已自有秦之地,何不闭关守险,以自娱乐?空出攻楚,身被创痍;介胄生虮虱,将士厌困苦?岂甘锋刃而忘安宁哉?虑于长久不得两存者耳!每览荆邯说公孙述以进取之图,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夙夜反侧,所虑如此;故聊疏愚言,以达君子之末。若朝陨殁,志画不立;贵令来世知我所忧,可思于后。众皆以恪此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