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久之,权不豫。而太子少,乃征恪以大将军领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领少傅。权疾困,召恪、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属以后事。翌日,权薨。弘素与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权死问,欲矫诏除恪。峻以告恪,恪请弘咨事;于坐中诛之,乃发丧制服。与弟公安督融书曰:“今月日乙未,大行皇帝委弃万国。群下大小,莫不伤悼。至吾父子兄弟,并受殊恩,非徒凡庸之隶;是以悲恸,肝心圮裂。皇太子以丁酉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吾身受顾命,辅相幼主。窃自揆度:才非博陆而受姬公负图之托,惧忝丞相辅汉之效,恐损先帝委付之明;是以忧惭惶惶,所虑万端。且民恶其上,动见瞻观,何时易哉?今以顽钝之姿,处保傅之位;艰多智寡,任重谋浅:谁为唇齿?近汉之世,燕、盖交构,有上官之变。以身值此,何敢怡豫邪?又弟所在,与贼犬牙相错;当于今时整顿军具,率厉将士,警备过常;念出万死,无顾生;以报朝廷,无忝尔先。又诸将备守各有境界,犹恐贼虏闻讳,恣睢寇窃。边邑诸曹,已别下约敕:所部督将,不得妄委所戍,径来奔赴。虽怀怆怛不忍之心,公义夺私,伯禽服戎;若苟违戾,非徒小故。以亲正疏,古人明戒也。”恪更拜太傅。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债,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原文】

久之,权不豫〔1〕。而太子少,乃征恪以大将军领太子太傅〔2〕,中书令孙弘领少傅。权疾困,召恪、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属以后事。〔一〕

翌日,权薨。弘素与恪不平〔3〕,惧为恪所治;秘权死问〔4〕,欲矫诏除恪〔5〕。峻以告恪,恪请弘咨事;于坐中诛之,乃发丧制服〔6〕。

与弟公安督融书曰〔7〕:“今月〔二〕十六日乙未,大行皇帝委弃万国〔8〕。群下大小,莫不伤悼。至吾父子兄弟,并受殊恩,非徒凡庸之隶;是以悲恸,肝心圮裂〔9〕。皇太子以丁酉践尊号〔10〕,哀喜交并,不知所措。吾身受顾命,辅相幼主。窃自揆度:才非博陆而受姬公负图之托〔11〕,惧忝丞相辅汉之效〔12〕,恐损先帝委付之明;是以忧惭惶惶,所虑万端。且民恶其上,动见瞻观,何时易哉?今以顽钝之姿,处保傅之位〔13〕;艰多智寡,任重谋浅:谁为唇齿〔14〕?近汉之世,燕、盖交构〔15〕,有上官之变〔16〕。以身值此,何敢怡豫邪〔17〕?又弟所在,与贼犬牙相错;当于今时整顿军具,率厉将士,警备过常〔18〕;念出万死〔19〕,无顾一生;以报朝廷,无忝尔先。又诸将备守各有境界,犹恐贼虏闻讳〔20〕,恣睢寇窃。边邑诸曹,已别下约敕:所部督将,不得妄委所戍,径来奔赴〔21〕。虽怀怆怛不忍之心〔22〕,公义夺私〔23〕,伯禽服戎〔24〕;若苟违戾,非徒小故。以亲正疏,古人明戒也。”

恪更拜太傅。于是罢视听〔25〕,息校官〔26〕,原逋债〔27〕,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注释】

〔1〕不豫:帝王生病危重的婉转说法。

〔2〕太子太傅:官名。太子的首席辅导老师。

〔3〕不平:不和。

〔4〕死问:死亡的消息。

〔5〕矫诏:假托君主之命发布诏书。

〔6〕制服:制作丧服。

〔7〕融:即诸葛融(?—公元 253)。传附本书卷五十二《诸葛瑾传》。

〔8〕大行:一去不返。古代用来称呼刚死的皇帝。

〔9〕圮(pǐ)裂:破裂。

〔10〕丁酉:据本书卷四十七《吴主传》,孙权死在四月,丁酉是当月的二十八日。践尊号:登上皇帝位。

〔11〕博陆:指霍光(?—前 68)。字子孟。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人。西汉昭帝时任大司马、大将军,封博陆侯,辅佐年幼的昭帝,执掌朝政。以谋反罪杀上官桀等。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不久废刘贺,改立宣帝。前后执政二十年,减轻民众负担,有利生产发展。传见《汉书》卷六十八。姬公:指周公旦。西周、春秋时,贵族男子称氏,女子才称姓。氏是身份标志,用来区别贵贱;姓是血缘标志,用来区别婚姻,二者不容混淆。姬是周族的姓,不能用来称其贵族男子,所以姬公或姬旦的称呼与当时情况不合。秦汉以后,姓氏混同而不再区别,所以诸葛恪有此误称。参见《顾亭林集》卷一“原姓”条。负图之托:指托孤。用霍光接受西汉武帝遗诏辅佐昭帝的典故。武帝病重,决定立年仅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为继承人。他命人画了一幅周公背负成王接见诸侯的画赐给霍光,要他仿照行事。见《汉书》卷六十八《霍光传》。

〔12〕忝:辱没。这里指比不上。丞相:指任蜀汉丞相的诸葛亮。诸葛亮接受刘备遗嘱辅佐刘禅,与诸葛恪情况相同而在先。诸葛亮又是诸葛恪的叔父。

〔13〕保傅:官名。泛指天子和诸侯子弟的辅导老师。

〔14〕唇齿:比喻能够给与帮助支持的人。

〔15〕燕:指刘旦(?—前 80)。西汉武帝刘彻的庶子,封燕王。武帝死,武帝的小儿子刘弗陵继位为昭帝。刘旦不满,与上官桀、盖长公主等密谋,准备杀死执政的大将军霍光,废昭帝,自立为皇帝。后计划失败,自杀。传见《汉书》卷六十三。盖:指刘旦的大姐。嫁给盖侯王充,称为盖长(zhǎng)公主。曾支持刘旦、上官桀的密谋,事败自杀。事见《汉书》卷六十八《霍光传》。

〔16〕上官:指上官桀(?—前 80)。字少叔。陇西郡上邽(今甘肃天水市)人。西汉武帝时,由普通侍从卫士升任太仆。武帝死前,提升他为左将军,与霍光共同辅佐年幼的昭帝。后与霍光争权,以谋反罪被杀。事见《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孝昭上官皇后传》。

〔17〕怡豫:快乐安闲。

〔18〕过常:超过平常时候。

〔19〕念出万死:抱着死一万次的念头。

〔20〕讳:指孙权死亡的消息。

〔21〕奔赴:奔丧。

〔22〕怆怛(dá):悲伤。

〔23〕夺私:压倒私人感情。

〔24〕伯禽:姬姓,字伯禽。周公旦的长子,封于鲁,曾率军进攻淮夷、徐戎。遗物有“禽簋”。事见《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服戎:周公旦死,伯禽在服丧期间,听说徐戎叛乱,立即止哀率军出征,见《礼记·曾子问》郑玄注。

〔25〕罢视听:停止派遣耳目。耳目即下句中的校官。

〔26〕校官:即中书典校郎。专门监视举报官员的不法行为。

〔27〕原逋(bū)债:免除(老百姓)拖欠的赋税。

【裴注】

〔一〕《吴书》曰:“权寝疾,议所付托。时朝臣咸皆注意于恪,而孙峻表恪器任辅政,可付大事。权嫌恪刚狠自用;峻以当今朝臣皆莫及,遂固保之:乃征恪。后引恪等见卧内,受诏床下。权诏曰:‘吾疾困矣。恐不复相见,诸事一以相委!’恪歔欷流涕曰:‘臣等皆受厚恩,当以死奉诏!愿陛下安精神,损思虑,无以外事为念。’权诏有司:诸事一统于恪;惟杀生大事,然后以闻。为治第馆,设陪卫。群官百司,拜揖之仪,各有品叙。诸法令有不便者,条列以闻,权辄听之。中外翕然,人怀欢欣。”

上一篇:恪乞率众佃庐江皖口。因轻兵袭舒,掩得其民而还;复远遣斥候,观相径要,欲图寿春。权以为不可。赤乌中,魏司马宣王谋欲攻恪;权方发兵应之,望气者以为不利,于是徙恪屯于柴桑。与丞相陆逊书曰:杨敬叔传述清论,以为:“方今人物凋尽,守德业者不能复几;宜相左右,更为辅车;上熙国事,下相珍惜。又疾世俗好相谤毁,使已成之器,中有损累;将进之徒,意不欢笑。”闻此喟然,诚独击节。愚以为君子不求备于人。自孔氏门徒大数千,其见异者人;至于子张、子路、子贡等之徒,亚圣之德,然犹各有所短,“师辟由喭”、“赐不受命”。岂况下此,而无所阙?且仲尼不以数子之不备而引以为友,不以人所短弃其所长也。加以当今取士,宜宽于往古。何者?时务纵横,而善人单少;国家职司,常苦不充。苟令性不邪恶,志在陈力;便可奖就,骋其所任。若于小小宜适、私行不足,皆宜阔略,不足缕责。且士诚不可纤论苛克,苛克则彼贤圣犹将不全。况其出入者邪?故曰以道望人则难,以人望人则易,贤愚可知。自汉末以来,中国士大夫如许子将辈,所以更相谤讪,或至于祸;原其本起,非为大雠;惟坐克己不能尽如礼,而责人专以正义。夫克己不如礼,则人不服;责人以正义,则人不堪。内不服其行,外不堪其责,则不得不相怨;相怨生,则小人得容其间;得容其间,则至之言,浸润之谮,纷错交至;虽使至明至亲者处之,犹难以自定。况已为隙,且未能明者乎?是故张、陈至于血刃,萧、朱不终其好:本由于此而已。夫不舍小过,纤微相责;久乃至于家户为怨,国无复全行之士也。恪知逊以此嫌己,故遂广其理而赞其旨也。会逊卒,恪迁大将军,假节,驻武昌,代逊领荆州事。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