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子也。本字仲慎,与兄元逊俱有名于时;论者以为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初,亮未有子,求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嫡子,故易其字焉。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年,建兴(元)年卒。子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亦早卒。诸葛恪见诛于吴,子孙皆尽,而亮自有胄裔;故攀还,复为瑾后。瞻字思远。建兴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年,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景耀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次子京及攀子显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

【原文】

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1〕。本字仲慎,与兄元逊俱有名于时〔2〕;论者以为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3〕。初,亮未有子,求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嫡子,故易其字焉〔4〕。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一〕年二十五,建兴(元)〔六〕年卒。

子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5〕,亦早卒。诸葛恪见诛于吴〔6〕,子孙皆尽,而亮自有胄裔;故攀还,复为瑾后〔7〕。

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8〕,恐不为重器耳〔9〕。”年十七,尚公主〔10〕,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11〕,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12〕,加军师将军〔13〕。

瞻工书画,强识念〔14〕;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15〕。”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16〕,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17〕。

六年冬〔18〕,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19〕。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20〕。”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

瞻长子尚,与瞻俱没〔21〕。〔二〕次子京及攀子显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三〕

【注释】

〔1〕瑾:即诸葛瑾(公元 174—241)。传见本书卷五十二。

〔2〕元逊:即诸葛恪(公元 203—253 )。恪字元逊。传见本书卷六十四。

〔3〕性业:品行的修养。

〔4〕易:改换。古代取名字时,兄弟的排行常用伯、仲、叔、季的字样来表示。诸葛乔是诸葛瑾的次子,所以字仲慎。过继给诸葛亮后成为长子,因而改字伯松。

〔5〕行护军:官名。代理护军职务,负责协调各军行动。翊(yì)武将军:官名。领兵征伐。

〔6〕见诛:被杀。

〔7〕后:继承人。

〔8〕早成:小时候表现出非凡的智力。

〔9〕重器:大器。

〔10〕尚:娶皇族公主为妻叫做尚。

〔11〕羽林中郎将:官名。统率羽林郎官,保卫宫廷。

〔12〕射声校尉:官名。统率射声营的善射士兵,保卫京城。

〔13〕加军师将军:军师将军是诸葛亮担任过的职务,再授给诸葛瞻有纪念死者和优宠生者的意思。

〔14〕强识念:记忆能力强。

〔15〕葛侯:对诸葛瞻的尊称。诸葛亮死,瞻继承武乡侯爵。当时人尊称封侯的人时,常称某侯。

〔16〕都护:指中都护。

〔17〕平尚书事:表示职权的名号。当时的辅政大臣,常加录尚书事的名号,表示总揽朝廷政务。如果资历较轻,则称平尚书事。

〔18〕六年:景耀六年(公元 263)。

〔19〕景谷道:古道路名。在今四川青川县东,沿青川河河谷。东北接白水关,西南通江油关。旁入:邓艾为了避开白水关守军,并未走景谷道的正路,而是从景谷道西北一条大体平行的小路,越摩天岭,径趋江油,所以称为旁入。

〔20〕琅邪王:诸葛氏是琅邪郡人,所以用封琅邪王作引诱。

〔21〕俱没:诸葛瞻父子捐躯之地,在当时的绵竹县,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黄许镇,而不在今绵竹市。但是现今绵竹市内依然有清代所建的双忠祠和园林,纪念他们父子。

【裴注】

〔一〕亮与兄瑾书曰:“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于谷中。”书在《亮集》。

〔二〕干宝曰:“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华阳国志》曰:“尚叹曰:‘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至倾败。用生何为!’乃驰赴魏军而死。”

〔三〕按《诸葛氏谱》云:“京字行宗。”《晋泰始起居注》载诏曰:“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后为郿令。尚书仆射山涛《启事》曰:“郿令诸葛京:祖父亮,遇汉乱分隔,父子在蜀;虽不达天命,要为尽心所事。京治郿,自复有称;臣以为宜以补东宫舍人,以明事人之理,副梁、益之论。”京位至江州刺史。

上一篇: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权制第南征第北出第计算第训厉第综核上第综核下第杂言上第杂言下第贵和第兵要第传运第与孙权书第与诸葛瑾书第与孟达书第废李平第法检上第法检下第科令上第科令下第军令上第军令中第军令下第右篇,凡万千百字。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篇,篇名如右。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青龙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