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权制第南征第北出第计算第训厉第综核上第综核下第杂言上第杂言下第贵和第兵要第传运第与孙权书第与诸葛瑾书第与孟达书第废李平第法检上第法检下第科令上第科令下第军令上第军令中第军令下第右篇,凡万千百字。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篇,篇名如右。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青龙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

【原文】

诸葛氏集目录

开府作牧第一

权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出第四

计算第五

训厉第六

综核上第七

综核下第八

杂言上第九

杂言下第十

贵和第十一

兵要第十二

传运第十三

与孙权书第十四

与诸葛瑾书第十五

与孟达书第十六

废李平第十七

法检上第十八

法检下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

军令上第二十二三

军令中第二十

军令下第二十四

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1〕,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2〕,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3〕。亮毗佐危国〔4〕,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5〕: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6〕。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二十四篇,篇名如右。

亮少有逸群之才〔7〕,英霸之器〔8〕;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9〕,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10〕,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11〕,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12〕,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13〕,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14〕;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15〕,赏罚必信〔16〕;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17〕,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18〕,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19〕,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20〕,是以用兵不戢〔21〕,屡耀其武。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22〕,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23〕;加众寡不侔〔24〕,攻守异体〔25〕;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26〕;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27〕;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28〕,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29〕,以为口实〔30〕。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31〕,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32〕,郑人之歌子产〔33〕,无以远譬也〔34〕。孟轲有云〔35〕:“以逸道使民〔36〕,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37〕,虽死不忿。”信矣!

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38〕。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39〕,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40〕,周公之诰烦而悉〔41〕。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42〕。然其声教遗言〔43〕,皆经事综物〔44〕;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伏惟陛下迈踪古圣〔45〕,荡然无忌〔46〕;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47〕,所以明大通之道也。谨录写上诣著作〔48〕。

臣寿诚惶诚恐〔49〕,顿首顿首〔50〕,死罪死罪!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阳侯相臣陈寿上〔51〕。

【注释】

〔1〕著作郎:官名。专门负责修撰本朝历史。陈寿任西晋著作郎事,见《晋书》卷八十二《陈寿传》。

〔2〕荀勖(?—公元 289):字公曾。颍川郡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出身世家大族。曹魏时积极支持司马氏。西晋建立,任中书监,兼侍中,封侯,长期掌管机要。精于法律和古文字,曾参与制定《晋律》,又曾整理汲郡出土的古文竹简。传见《晋书》卷三十九。和峤(?—公元 292):字长舆。汝南郡西平(今河南舞阳县东南)人。出身世家大族。西晋武帝时任中书令,后任太子太傅。传见《晋书》卷四十五。

〔3〕故事:过去的公务文书。当时习称公务文书为事。参见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事”条。

〔4〕危国:处境危险的国家。

〔5〕耻善有遗:以好的言论有散失为耻。

〔6〕未之有伦: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7〕逸群:超群。

〔8〕英霸之器:英雄的气度。

〔9〕殊量:特殊的气量。

〔10〕解带:比喻敞开胸怀。写诚:抒发诚意。

〔11〕众寡:人少。

〔12〕身:亲自。

〔13〕宿:向来。

〔14〕南越:指南中的少数族。

〔15〕科教:规章和指令。

〔16〕信:说话算数。

〔17〕龙骧虎视:像龙飞腾,像虎雄视。比喻人雄心勃勃要做一番大事业。

〔18〕跨陵:跨越。边疆:指曹魏与蜀汉的边界。

〔19〕无身:指死亡。

〔20〕上国:指曹魏。

〔21〕不戢:不停止。

〔22〕治戎:治军。

〔23〕人杰:指司马懿。

〔24〕众寡不侔:(拥有的人民)多少不相等。

〔25〕异体:指所处的地位不同。古人认为战争中攻方要比守方加倍吃力。

〔26〕王子城父:人名。齐国的大臣。当时出自王族的子弟,多以“王子”为氏。擅长军事,作战勇敢。管仲认为自己在这方面不如他,向齐桓公推荐他任大司马,事见《吕氏春秋·勿躬》。

〔27〕亚匹:同一等。

〔28〕陵迟:衰败。

〔29〕黎庶:百姓。现今西南各地还有很多纪念诸葛亮的名胜古迹,以及大量歌颂赞美他的传说长期流传。这些都是“黎庶追思”的确证。而他的诸多政绩中,不仅有功当时而且更流惠后世者,莫过于创建都江堰管理维修制度的重大贡献。此堰由先秦李冰父子开凿。诸葛亮执政时才专门设置堰官机构,配备上千人丁,专门负责管理维修。由于完善制度的建立,为后世树立典范,使得都江堰成为两千年来至今依然在发挥巨大效益的著名古代水利工程。因此,在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地区,受惠的上千万民众,对他极为景仰怀念。

〔30〕口实:谈话的资料。

〔31〕咨述:赞叹追述。

〔32〕《甘棠》:《诗经》中的一篇。周成王时召公治陕西,外出巡视,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走后人们怀念他,就作了这首赞美诗。见《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

〔33〕子产(?—前 222):春秋时郑国的政治家。出身贵族。郑简公时执政,实施改革。整理田地疆界,修复沟渠,实施新的征税制度,把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保存人民发表意见的场所,使郑国政治趋于安定。传见《史记》卷一百一十九。子产死后,人民怀念他,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见《左传》襄公三十年。

〔34〕无以远譬:用来譬比也相差不远。

〔35〕孟轲(?—前 289):即孟子。邹(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曾在孔子弟子原宪的门人手下求学。游历各国后,因主张不被采用,退而著书立说。提出“民贵君轻”、人“性善”等观点,对后来的儒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视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的称号。著作现存《孟子》。传见《史记》卷七十四。

〔36〕以逸道使民:出于使百姓得到安乐的目的而使唤他们。这里四句出自《孟子·尽心》上。

〔37〕以生道杀人:出于使百姓得到生存的目的而要求他们献身。

〔38〕丁宁:即叮咛。周至:周到。

〔39〕咎繇(gāo yáo):即皋陶。

〔40〕咎繇之谟:《尚书》有《皋陶谟》一篇,记录皋陶与舜、禹讨论治理国家的谋略,中心发言人是皋陶,故名。略而雅:简略而典雅。

〔41〕周公之诰:这里指《尚书》中的《大诰》一篇,记录周公平定管叔、蔡叔、武庚三人叛乱时对群臣的通告。烦而悉:烦琐而详尽。

〔42〕文指:文意。

〔43〕声教:训示教诲。

〔44〕经事综物:总理公事。经事与综物同义。

〔45〕迈踪:随足迹前进。

〔46〕荡然:胸怀开阔的样子。

〔47〕肆其辞:让他们的文字陈列展示出来。

〔48〕上诣著作:上交给著作局。著作局是西晋专门负责本朝历史撰述的官署。后改称著作省。

〔49〕诚:确实。

〔50〕顿首:叩头。顿首顿首和下文的死罪死罪,是当时臣下写奏章的常用结束语。

〔51〕平阳:县名。县治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侯相:官名。当时制度,如某县成为侯爵的封地,则称某侯国,县令或县长随之改称侯相。

上一篇: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诏策曰:“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百株,薄田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阵图,咸得其要云。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集。景耀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秋,魏镇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亮弟均,官至长水校尉。亮子瞻,嗣爵。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