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
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1〕。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二十六年〔2〕,群下劝先主称尊号〔3〕,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弇等初劝世祖即帝位〔4〕,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5〕:‘天下英雄喁喁〔6〕,冀有所望〔7〕。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8〕,无为从公也〔9〕!’世祖感纯言深至〔10〕,遂然诺之〔11〕。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12〕,绍世而起〔13〕: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14〕。”
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15〕,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敢康宁〔16〕;思靖百姓〔17〕,惧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18〕;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19〕!”
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一〕
【注释】
〔1 〕署:代理。
〔2〕二十六年:建安二十六年(公元 221 )。
〔3〕称尊号:称帝。
〔4〕耿弇(公元 3—58):字伯昭。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市东北)人。新莽末年投奔刘秀,屡建战功。东汉建立,任建威大将军,封好畤(zhì)侯。传见《后汉书》卷十九。世祖: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庙号。
〔5〕耿纯(?一公元 37):字伯山。钜鹿郡宋子(今河北赵县东北)人。新莽末年投奔刘秀,随从征战,任前将军,封东光侯。传见《后汉书》卷二十一。
〔6〕喁喁(yóng yóng):众人仰慕企盼的样子。
〔7〕冀有所望:指希望新皇帝登基后自己能获取富贵。
〔8〕求主:另找新主人。
〔9〕无为:不必要。
〔10〕深至:深刻透彻。
〔11〕然诺:应允。
〔12〕苗族:后裔。
〔13〕绍世:接续汉代。
〔14〕望尺寸之功:希望(您当皇帝后奖赏他们)微薄的功劳。
〔15〕遭家不造:碰上家族的不幸。这是《诗经·闵予小子》中的诗句。
〔16〕康宁:(停下来享受)安乐。
〔17〕靖:安定。
〔18〕无怠:不要懈怠。阙:过失。
〔19〕勖:勉励。
【裴注】
〔一〕《蜀记》曰:“晋初,扶风王骏镇关中;司马高平刘宝、长史荥阳桓隰诸官属士大夫,共论诸葛亮。于时谈者,多讥亮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金城郭冲以为:‘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宝等亦不能复难;扶风王慨然善冲之言。”
臣松之以为:亮之异美,诚所愿闻;然冲之所说,实皆可疑。谨随事难之如左:
其一事曰:“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法正谏曰:‘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亮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难曰:按法正,在刘主前死;今称法正谏,则刘主在也。诸葛职为股肱,事归元首;刘主之世,亮又未领益州,庆赏刑政,不出于己。寻冲所述亮答,专自有其能,有违人臣自处之宜;以亮谦顺之体,殆必不然。又云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未闻善政以刻剥为称。
其二事曰:“曹公遣刺客见刘备;方得交接,开论伐魏形势,甚合备计,稍欲亲近。刺者尚未得便会,既而亮入,魏客神色失措;亮因而察之,亦知非常人。须臾,客如厕,备谓亮曰:‘向得奇士,足以助君补益。’亮问‘所在’?备曰:‘起者其人也。’亮徐叹曰:‘观客色动而神惧,视低而忤数;奸形外漏,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也!’追之,已越墙而走。”
难曰:凡为刺客,皆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也。刘主有知人之鉴,而惑于此客;则此客,必一时之奇士也。又语诸葛云“足以助君补益”,则亦诸葛之流亚也。凡如诸葛之俦,鲜有为人作刺客者矣;时主亦当惜其器用,必不投之死地也。且此人不死,要应显达为魏,竟是谁乎?何其寂蔑而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