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原文】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1〕:“汉室倾颓,奸臣窃命〔2〕,主上蒙尘〔3〕。孤不度德量力〔4〕,欲信大义于天下〔5〕;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6〕。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7〕:此诚不可与争锋〔8〕。孙权据有江东〔9〕,已历三世〔10〕;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11〕,利尽南海〔12〕,东连吴、会〔13〕,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14〕,沃野千里,天府之土〔15〕;高祖因之,以成帝业〔16〕。刘璋暗弱〔17〕,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18〕,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19〕,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20〕,南抚夷、越〔21〕;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22〕。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23〕;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2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25〕?诚如是,则霸业可成〔26〕,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一〕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27〕,未与处画〔28〕。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29〕,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30〕;会黄祖死〔31〕,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注释】

〔1〕屏(bǐng)人:让左右的人退下。

〔2〕奸臣:指曹操。窃命:窃夺皇权。

〔3〕主上:指汉献帝。蒙尘:天子在外流亡。当时汉献帝不在故都洛阳而被曹操安置在许县,所以这样说。

〔4〕孤:当时诸侯的自称。刘备在建安元年(公元 196)封宜城亭侯,所以自称孤。度(duó):衡量。

〔5〕信(shēn):伸张。

〔6〕用:因而。猖獗:受到挫折。

〔7〕挟:挟制。

〔8〕争锋:直接对抗。

〔9〕江东:地区名。长江自今芜湖至南京间,流向大体是由南向北,当时习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的地区为江东,北岸的地区为江西。江东又称江左,江西又称江右。

〔10〕三世:指孙权父亲孙坚、哥哥孙策、孙权。

〔11〕汉沔:河流名。即汉水。又称沔水。

〔12〕利尽南海:水路交通便利而可以达到南海。荆州南部桂阳郡境内的溱水(今广东北江)、沤水(今广东连江)、零陵郡境内的漓水(今广西桂江)等,都向南流至南海,所以这样说。

〔13〕吴:吴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会(kuài):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市。

〔14〕险塞:周围被险峻的山脉阻塞。

〔15〕天府:上天的仓库。比喻物产极为丰富。

〔16〕因:凭借。汉高祖刘邦最初被项羽封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地。后来他从汉中出兵,夺得天下。见《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

〔17〕暗弱:昏庸软弱。

〔18〕存恤:关怀爱护。

〔19〕胄:后代。

〔20〕戎:西方少数族的泛称。

〔21〕夷:西南方少数族的泛称。越:南方少数族名。这里指居住在今广西北部、广东西北部的越族。

〔22〕政理:政治。

〔23〕宛(yuān):县名。县治在今河南南阳市。洛:指东汉京城洛阳。

〔24〕秦川:地区名。这里指今陕西、甘肃两省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

〔25〕箪(dān)食壶浆: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饮料。

〔26〕霸业:霸主的功业。霸主指诸侯中带头拥护天子安定社会的领袖。以上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展现出非凡的大局观,这与他独特的读书方法,即“观其大略”有直接关系,并非对儒经“务在精熟”的迂阔书生所能做到。然而诸葛亮之所以会养成如此独特的读书方法,又和他受到东汉后期学术新风气,特别是襄阳学派学术新风气的熏陶,有着密切的关系。

〔27〕辄:总是。

〔28〕处画:出谋划策。

〔29〕申生(?—前 656):春秋时晋献公的太子。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为了使自己亲生的儿子成为太子,设计诬陷申生有毒杀父亲的企图,申生被迫自杀。申生死后,骊姬开始诋毁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逃到国外,流亡各国达二十年。前636 年,他在秦国的支持下回国夺得国君位置,为晋文公。事见《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

〔30〕规:谋划。

〔31〕会:碰上。

【裴注】

〔一〕《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下一篇: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日夜行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