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蒙曰:“皖田肥美,若收熟,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现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于是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桴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其功,即拜庐江太守。所得人马皆分与之,别赐寻阳屯田百人,官属人。蒙还寻阳,未期而庐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擒。权曰:“鸷鸟累百,不如鹗!”复令蒙讨之。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复为平民。

【原文】

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1〕,使作内应。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现矣〔2〕: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

于是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一〕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3〕,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4〕,蒙手执桴鼓〔5〕;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6〕。既而张辽至夹石〔7〕,闻城已拔,乃退。

权嘉其功,即拜庐江太守。所得人马皆分与之,别赐寻阳屯田六百人〔8〕,官属三十人。

蒙还寻阳,未期而庐陵贼起〔9〕;诸将讨击不能擒。权曰:“鸷鸟累百〔10〕,不如一鹗〔11〕!”复令蒙讨之。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复为平民。

【注释】

〔1〕间人:间谍。鄱阳:这里是郡名。治所在今江西鄱阳县。

〔2〕操态:曹操(进攻的)姿态。

〔3〕升城督:官名。攻城部队的指挥官。

〔4〕侵晨:天刚亮。

〔5〕桴(fú):鼓槌。

〔6〕食时:即辰时。相当于现今早上七时至九时。汉代以来,人们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除用地支表示外,还有另外一套名称,即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

〔7〕夹石:地名。在今安徽舒城县南。

〔8〕屯田:指屯田的农民。这些屯田赏赐给吕蒙后,就成为他私人拥有的依附性人口,也就是所谓的客或人客。

〔9〕期(jī):满一年。

〔10〕鸷(zhì):体形较小的猛禽,如鹰之类。

〔11〕鹗(è):大雕。这两句出自《汉书》卷五十一《邹阳传》。

【裴注】

〔一〕《吴书》曰:“诸将皆劝作土山,添攻具。蒙趋进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权从之。”

下一篇:是时刘备令关羽镇守,专有荆土。权命蒙西取长沙、零、桂郡。蒙移书郡,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而备自蜀亲至公安,遣羽争郡。权时住陆口,使鲁肃将万人屯益阳拒羽;而飞书召蒙,使舍零陵,急还助肃。初,蒙既定长沙,当之零陵;过酃,载南阳邓玄之。玄之者,郝普之旧也:欲令诱普。及被书当还,蒙秘之;夜召诸将,授以方略。晨当攻城,顾谓玄之曰:“郝子太闻世间有忠义事,亦欲为之,而不知时也。左将军在汉中,为夏侯渊所围;关羽在南郡,今至尊身自临之;近者破樊本屯,救酃,逆为孙规所破:此皆目前之事,君所亲见也。彼方首尾倒悬,救死不给;岂有余力,复营此哉?今吾士卒精锐,人思致命;至尊遣兵,相继于道。今子太以旦夕之命,待不可望之救;犹牛蹄中鱼,冀赖江、汉:其不可恃亦明矣。若子太必能士卒之心,保孤城之守,尚能稽延旦夕,以待所归者,可也。今吾计力度虑,而以攻此,曾不移日,而城必破;城破之后,身死何益于事?而令百岁老母,戴白受诛:岂不痛哉!度此家不得外问,谓援可恃,故至于此耳。君可见之,为陈祸福。”玄之见普,具宣蒙意,普惧而听之。玄之先出报蒙,普寻后当至。蒙预敕将:各选百人;普出,便入守城门。须臾普出,蒙迎执其手,与俱下船。语毕,出书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见书,知备在公安,而羽在益阳,惭恨入地。蒙留孙(河)皎委以后事,即日引军赴益阳。刘备请盟,权乃归普等;割湘水,以零陵还之。以寻阳、阳新为蒙奉邑。师还,遂征合肥。既撤兵,为张辽等所袭,蒙与凌统,以死扞卫。后曹公又大出濡须,权以蒙为督;据前所立坞,置强弩万张于其上,以拒曹公。曹公前锋,屯未就,蒙攻破之:曹公引退。拜蒙左护军,虎威将军。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