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还,拜偏将军,领寻阳令。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1〕:君宜顾之。”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2〕:“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3〕,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预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4〕:“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5〕。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6〕。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7〕,屯皖田乡〔8〕,数为边寇。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奇遂缩退。其部伍孙子才、宋豪等〔9〕,皆携负老弱,诣蒙降。
后从权拒曹公于濡须,数进奇计;又劝权夹水口立坞〔10〕,所以备御甚精:〔二〕曹公不能下而退。
【注释】
〔1〕故意:过去的态度。
〔2〕造次:随便。
〔3〕东西:指孙吴与蜀汉。
〔4〕拊(fǔ):拍。吕蒙才略上的迅速提高,与他发愤阅读有用之书密切相关。三国是激烈竞争的时代,但根本性的竞争是读书的竞争。魏蜀吴三国的君臣,都在抓紧时间阅读最为急用的典籍文献。详见拙文《三国志诸葛亮传札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6期。
〔5〕屯次:扎营的地方。
〔6〕废:废除(他们应当承袭的领兵权利)。在孙吴的前期(孙权称吴王之前),将领们统带兵马的权力是世袭的,父死子代。兵马一旦转给他人,领兵权即丧失了。
〔7〕蕲春:郡名。治所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典农:官名。曹魏的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个系统。民屯的耕作者是屯田农民,他们以军事组织编在一起。管理他们的农官,也采用军职命名,相当于县令一级的是典农都尉,接近和相当于郡太守一级的是典农校尉和典农中郎将。
〔8〕皖:县名。县治在今安徽潜山县。
〔9〕部伍:部下。
〔10〕水口:指濡须水进入巢湖处。坞:壁垒。孙吴先以精兵攻占濡须水口,然后在水口两岸修建坚固的坞壁,配备强弩一万张,从而保障长江至巢湖水道的畅通。此后便不断出动水军从巢湖进攻合肥,迫使后来魏明帝时的守将满宠,不得不放弃临近巢湖的合肥旧城,后退到西面三十里的险山之上另筑合肥新城据守。
【裴注】
〔一〕《江表传》曰:“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途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卿)〔向〕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二〕《吴录》曰:“权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吕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