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1〕。生而失父,与祖母居。
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2〕;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3〕,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4〕,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5〕。
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6〕,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东渡,因与同行,〔一〕留家曲阿。
会祖母亡,还葬东城。刘子扬与肃友善,遗肃书曰:“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7〕,尤宜今日!急还迎老母,无事滞于东城〔8〕。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
肃答,然其计。葬毕还曲阿,欲北行。会瑜已徙肃母到吴,肃具以状语瑜。
【注释】
〔1〕东城:县名。县治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
〔2〕摽(biāo)卖:抛卖。
〔3〕故:特意。过候:拜望。
〔4〕囷(qūn):圆形的谷仓。
〔5〕侨:即公孙侨(?—前 522)。公孙氏,名侨,字子产。郑国贵族。春秋时期政治家。郑简公时执政。进行一系列改革,给郑国带来新气象,受到人民拥护。事见《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札:即季札。春秋时吴王诸樊的弟弟。多次推让君位,以贤德著称。事见《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分(fèn):情分。季札曾经作为吴国使者出访中原各国,到郑国遇到公孙侨,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好友。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6〕纲纪:指法制。
〔7〕吾子:对人的尊敬性代称。相当于您。
〔8〕无事:不必要。这是当时习语。
【裴注】
〔一〕《吴书》曰:“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衣食,往来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父老咸曰:‘鲁氏世衰,乃生此狂儿!’后雄杰并起,中州扰乱。肃乃命其属曰:‘中国失纲,寇贼横暴,淮、泗间非遗种之地。吾闻江东沃野万里,民富兵强,可以避害;宁肯相随,俱至乐土,以观时变乎?’其属皆从命。乃使细弱在前,强壮在后,男女三百余人行。州追骑至,肃等徐行,勒兵持满,谓之曰:‘卿等丈夫,当解大数。今日天下兵乱,有功弗赏,不追无罚:何为相逼乎?’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贯。骑既嘉肃言,且度不能制,乃相率还。肃渡江往见策,策亦雅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