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1〕。瑜等在南岸。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2〕,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3〕。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一〕又预备走舸〔4〕,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5〕。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火〕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熛焰〕张天〔6〕,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军遂败退,还保南郡。〔二〕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三〕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7〕;身与蒙上〔8〕,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9〕。瑜亲跨马綝阵〔10〕,会流矢中右胁,创甚〔11〕,便还。
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阵。瑜乃自兴〔12〕,按行军营〔13〕,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14〕。屯据江陵。
【注释】
〔1〕引:退却。次:停留。
〔2〕实:装填。
〔3〕建:立。牙旗:旗杆上用象牙装饰的军旗。领兵将军有牙旗。是所在军队的标志。
〔4〕走舸(gě):小型的快船。
〔5〕引次:依次。
〔6〕熛(biāo)焰:烈焰。
〔7〕凌统:传见本书卷五十五。
〔8〕身:亲自。
〔9〕克期:定时间。
〔10〕㧰(luò):冲击。
〔11〕创(chuāng )甚:伤重。
〔12〕自兴:自己起身。
〔13〕按行:巡视。
〔14〕下隽:县名。县治在今湖北通城县西北。汉昌:县名。县治在今湖南平江县东南。刘阳:县名。县治在今湖南浏阳市东北。州陵:县名。县治在今湖北洪湖市东北。
【裴注】
〔一〕《江表传》载:“盖书曰:‘盖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然顾天下事有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鲁肃偏怀浅戆,意未解耳。今日归命,是其实计。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曹公特见行人,密问之,口敕曰:‘但恐汝诈耳。盖若信实,当授爵赏,超于前后也。’”
〔二〕《江表传》曰:“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于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栅〕。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擂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三〕《吴录》曰:“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入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