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明帝即位,进封博平侯;增邑五百户,并前千三百户。转拜太尉,〔一〕歆称病乞退,让位于宁。帝不许。临当大会,乃遣散骑常侍缪袭〔1〕,奉诏喻指曰〔2〕:“朕新莅庶事,一日万机。惧听断之不明,赖有德之臣,左右朕躬;而君屡以疾辞位。夫量主择君,不居其朝;委荣弃禄,不究其位〔3〕;古人固有之矣,顾以为周公、伊尹则不然〔4〕。洁身徇节〔5〕,常人为之,不望之于君。君其力疾就会,以惠予一人。将立席几筵,命百官总己〔6〕;以须君到,朕然后御坐。”又诏袭:“须歆必起,乃还。”歆不得已,乃起。
【注释】
〔1〕缪袭(公元 186—245):传附本书卷二十一《刘劭传》。
〔2〕喻指:表达意思。
〔3〕究:终。
〔4〕顾:不过。
〔5〕徇节:追求节操的高尚。
〔6〕总己:这里指约束自己,恭敬等待。
【裴注】
〔一〕《列异传》曰:“歆为诸生时,尝宿人门外。主人妇,夜产。有顷,两吏诣门,便辟易却,相谓曰:‘公在此。’踌躇良久,一吏曰:‘籍当定,奈何得住?’乃前向歆拜,相将入。出,并行,共语曰:‘当与几岁?’一人曰:‘当三岁。’天明,歆去。后欲验其事,至三岁,故往问儿消息,果已死。歆乃自知当为公。”
臣松之按《晋阳秋》,说魏舒少时寄宿事,亦如之;以为理无二人俱有此事,将由传者不同。今宁信《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