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赤乌年,代陆逊为丞相。犹诲育门生,手不释书,被服居处有如儒生;然门内妻妾服饰奢绮,颇以此见讥。在西陵年,邻敌敬其威信。性宽弘得众,喜怒不形于声色;而外内肃然。()年卒。子协嗣,统骘所领,加抚军将军。协卒,子玑嗣侯。协弟阐,继业为西陵督;加昭武将军,封西亭侯。凤凰元年,召为绕帐督。阐累世在西陵,猝被征命,自以失职,又惧有谗祸;于是据城降晋,遣玑弟璿诣洛阳为任。晋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仪同司,加侍中,假节,领交州牧,封宜都公;玑监江陵诸军事,左将军,加散骑常侍,领(庐陵)庐江太守,改封江陵侯;璿给事中,宣威将军,封都乡侯。命车骑将军羊祜、荆州刺史杨肇,往赴救阐。孙皓使陆抗西行,祜等遁退。抗陷城,斩阐等。步氏泯灭,惟璿绍祀。

【原文】

赤乌九年,代陆逊为丞相。犹诲育门生,手不释书,被服居处有如儒生;然门内妻妾服饰奢绮,颇以此见讥〔1〕。

在西陵二十年,邻敌敬其威信〔2〕。性宽弘得众,喜怒不形于声色;而外内肃然。十(一)年卒〔3〕。

子协嗣,统骘所领,加抚军将军。协卒,子玑嗣侯。协弟阐,继业为西陵督;加昭武将军〔4〕,封西亭侯。

凤凰元年,召为绕帐督。阐累世在西陵,猝被征命,自以失职,又惧有谗祸;于是据城降晋,遣玑弟璿诣洛阳为任〔5〕。晋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领交州牧,封宜都公〔6〕;玑监江陵诸军事,左将军,加散骑常侍,领(庐陵)〔庐江〕太守,改封江陵侯;璿给事中,宣威将军〔7〕,封都乡侯。命车骑将军羊祜、荆州刺史杨肇,往赴救阐〔8〕。

孙皓使陆抗西行,祜等遁退。抗陷城,斩阐等。步氏泯灭,惟璿绍祀〔9〕。

【注释】

〔1〕见讥:受到讥评。

〔2〕邻:指蜀汉。敌:指曹魏。

〔3〕十年:赤乌十年(公元 247 )。

〔4〕昭武将军:官名。领兵征伐。

〔5〕任:人质。

〔6〕宜都公:宜都是孙吴郡名,治所在今湖北宜都市。公是西晋爵位名。西晋对异姓功臣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公是最高一等。

〔7〕给事中:官名。给事是服务。中是皇宫之中,意为在宫内服务。常作为加官。凡加此官者,可以经常出入皇宫。宣威将军:官名。领兵征伐。

〔8〕羊祜(公元 221—278):字叔子。泰山郡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魏末任司马昭幕僚,参与机密。西晋建立,以尚书左仆射出镇荆州,十年间屯田储粮,积极作灭吴准备。屡次请求出兵攻吴,未能实现。传见《晋书》卷三十四。步阐所据的城池,后世称为步阐城、步阐垒。故址相传在今湖北宜昌市葛洲坝一带。现今尚有孙吴时期所筑夯土城墙一段留存。

〔9〕绍祀:继承祭祀(祖先的事)。

上一篇:后中书吕壹典校文书,多所纠举。骘上疏曰:“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无罪无辜,横受大刑;是以使民跼天蹐地,谁不战栗?昔之狱官,惟贤是任;故皋陶作士,吕侯赎刑,张、于廷尉:民无冤枉。休泰之祚,实由此兴。今之小臣,动与古异;狱以贿成,轻忽人命;归咎于上,为国速怨。夫人吁嗟,王道为亏,甚可仇疾;明德慎罚,哲人惟刑,书传所美。自今蔽狱,都下则宜咨顾雍;武昌则陆逊、潘濬。平心专意,务在得情。骘党神明,受罪何恨!”又曰:“天子父天母地,故宫室百官,动法列宿;若施政令,钦顺时节。官得其人,则阴阳和平,曜循度。至于今日,官僚多阙;虽有大臣,复不信任。如此,天地焉得无变?故频年枯旱,亢阳之应也。又嘉禾年月日,赤乌年正月日及日,地皆震动。地,阴类,臣之象;阴气盛故动,臣下专政之故也。夫天地现异,所以警悟人主:可不深思其意哉!”又曰:“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濬,忧深责重,志在竭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宜各委任;不使他官监其所司,责其成效,课其负殿。此臣者,思虑不到则已;岂敢专擅威福,期负所天乎?”又曰:“悬赏以显善,设刑以威奸;任贤而使能,审明于法术:则何功而不成,何事而不辨,何听而不闻,何视而不睹哉!若今郡守、百里,皆各得其人,共相经纬。如是,庶政岂不康哉!窃闻诸县并有备吏,吏多民烦,俗以之弊。但小人因缘衔命,不务奉公而作威福;无益视听,更为民害:愚以为可切罢省。”权亦觉悟,遂诛吕壹。骘前后荐达屈滞,救解患难,书数上。权虽不能悉纳,然时采其言,多蒙济赖。
下一篇:颍川周昭,著书称步骘及严畯等曰:古今贤士大夫所以失名丧身、倾家害国者,其由非也。然要其大归,总其常患,者而已:急论议也,争名势也,重朋党也,务欲速也。急论议则伤人,争名势则败友,重朋党则蔽主,务欲速则失德。此者不除,未有能全者也。当世君子能不然者,亦比有之,岂独古人乎?然论其绝异,未若顾豫章、诸葛使君、步丞相、严卫尉、张奋威之为美也。《论语》言“夫子恂恂然善诱人”,又曰“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豫章有之矣。“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使君体之矣。“恭而安,威而不猛”:丞相履之矣。学不求禄,心无苟得:卫尉、奋威蹈之矣。此君者,虽德实有差,轻重不同;至于趋舍大检,不犯者,俱揆也。昔丁谞出于孤家,吾粲由于牧竖;豫章扬其善,以并陆、全之列:是以人无幽滞而风俗厚焉。使君、丞相、卫尉君,昔以布衣俱相友善,诸论者因各叙其优劣:初,先卫尉,次丞相,而后(有)使君也。其后并事明主,经营世务;出处之才有不同,先后之名须反其初:此世常人所决勤薄也。至于君分好,卒无亏损,岂非古人交哉!又鲁横江昔杖万兵,屯据陆口,当世之美业也;能与不能,孰不愿焉?而横江既亡,卫尉应其选;自以才非将帅,深辞固让,终于不就。后徙列,迁典座;荣不足以自曜,禄不足以自奉。至于君,皆位为上将,穷富极贵。卫尉既无求欲,君又不称荐;各守所志,保其名好。孔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斯有风矣。又奋威之名,亦君之次也;当方之戍,受上将之任,与使君、丞相不异也。然历国事,论功劳,实有先后,故爵位之荣殊焉。而奋威将处此,决能明其部分;心无失道之欲,事无充诎之求;每升朝堂,循礼而动;辞气謇謇,罔不惟忠。(叔嗣)元逊虽亲贵,言忧其败;蔡文至虽疏贱,谈称其贤。女配太子,受礼若吊。慷慨之趋,惟笃人物;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若乃经国家,当军旅;于驰骛之际,立霸王之功:此君者未为过人。至其纯粹履道,求不苟得;升降当世,保全名行;邈然绝俗,实有所师。故粗论其事,以示后之君子。周昭者,字恭远。与韦曜、薛莹、华覈并述《吴书》。后为中书郎,坐事下狱。覈表救之,孙休不听,遂伏法云。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