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后中书吕壹典校文书,多所纠举。骘上疏曰:“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1〕,吹毛求瑕;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无罪无辜,横受大刑;是以使民跼天蹐地〔2〕,谁不战栗?昔之狱官,惟贤是任;故皋陶作士〔3〕,吕侯赎刑〔4〕,张、于廷尉〔5〕:民无冤枉。休泰之祚,实由此兴。今之小臣,动与古异〔6〕;狱以贿成,轻忽人命;归咎于上,为国速怨〔7〕。夫一人吁嗟〔8〕,王道为亏,甚可仇疾;明德慎罚〔9〕,哲人惟刑〔10〕,书传所美。自今蔽狱〔11〕,都下则宜咨顾雍〔12〕;武昌则陆逊、潘濬。平心专意,务在得情。骘党神明〔13〕,受罪何恨!”
又曰:“天子父天母地〔14〕,故宫室百官,动法列宿〔15〕;若施政令,钦顺时节〔16〕。官得其人,则阴阳和平,七曜循度〔17〕。至于今日,官僚多阙;虽有大臣,复不信任。如此,天地焉得无变?故频年枯旱,亢阳之应也〔18〕。又嘉禾六年五月十四日,赤乌二年正月一日及二十七日,地皆震动。地,阴类〔19〕,臣之象;阴气盛故动,臣下专政之故也。夫天地现异,所以警悟人主:可不深思其意哉!”
又曰:“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濬,忧深责重,志在竭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宜各委任;不使他官监其所司,责其成效,课其负殿〔20〕。此三臣者,思虑不到则已;岂敢专擅威福,期负所天乎?”
又曰:“悬赏以显善,设刑以威奸〔21〕;任贤而使能,审明于法术:则何功而不成,何事而不辨,何听而不闻,何视而不睹哉!若今郡守、百里〔22〕,皆各得其人,共相经纬〔23〕。如是,庶政岂不康哉!窃闻诸县并有备吏〔24〕,吏多民烦,俗以之弊。但小人因缘衔命〔25〕,不务奉公而作威福;无益视听,更为民害:愚以为可一切罢省。”
权亦觉悟,遂诛吕壹。骘前后荐达屈滞〔26〕,救解患难,书数十上。权虽不能悉纳,然时采其言,多蒙济赖。〔一〕
【注释】
〔1〕典校:官名。即中书典校郎。负责审核官府文书,纠举不法。简称为中书、典校、典校郎。擿抉(tì jué):挑剔。
〔2〕跼(jú)天蹐(jí)地:形容恐惧小心。跼是弯着腰,蹐是双足挨着小步走。《诗经·正月》有“谓天盖高,不敢不跼;谓地盖厚,不敢不蹐”的句子。
〔3〕皋陶: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官。士:官名。主管刑法。
〔4〕吕侯:西周穆王时的官员。又作甫侯。赎刑:犯人出钱赎罪。吕侯曾向穆王建议恢复赎刑,以减轻刑罚。见《尚书·吕刑》。
〔5〕张:指张释之。字季。南阳郡堵阳(今河南方城县东)人。西汉文帝时任廷尉,以执法公正闻名。传见《史记》卷一百二、《汉书》卷五十。于:指于定国(?—前 40)。字曼倩。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西北)人。最初任地方法官。西汉宣帝时任廷尉,断案审慎,凡有疑问者都从轻判决。后任丞相,封西平侯。传见《汉书》卷七十一。
〔6〕动:一举一动。
〔7〕速:招致。
〔8〕吁嗟(xū jiē):叹息声。
〔9〕明德慎刑:具有美德的君主慎用刑罚。《尚书·康诰》有“明德慎罚”的话。
〔10〕哲人惟刑:有智慧的人重视用刑。这是《尚书·吕刑》中的话。
〔11〕蔽狱:断案。
〔12〕都下:京都地区。
〔13〕党:亲附。
〔14〕父天母地:以天为父,以地为母。
〔15〕法:效法。列宿:诸星宿。古代把天空说成是天帝统治区,认为有的星区是天帝的宫殿,有的星宿是天帝的官员,详见《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
〔16〕钦:恭敬。
〔17〕七曜:古人以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为七曜。循度:遵循正常的度数(运行)。
〔18〕亢阳:阳气亢盛。
〔19〕地,阴类:地属于阴性类别。
〔20〕课:(按一定的标准)考核。负殿:过失和落后。
〔21〕威奸:威慑奸恶。
〔22〕百里:县的辖境大致见方一百里,所以当时以百里代指县令或县长。
〔23〕经纬:治理。
〔24〕备吏:后备官吏。
〔25〕因缘:凭借(机会)。
〔26〕屈滞:指被埋没和不受重用的人才。
【裴注】
〔一〕《吴录》云:“骘表言曰:‘北降人王潜等说:“北相部伍,图以东向;多作布囊,欲以盛沙塞江,以大向荆州。”夫备不预设,难以应猝,宜为之防。’权曰:‘此曹衰弱,何能有图?必不敢来!若不如孤言,当以牛千头,为君作主人!’后有吕范、诸葛恪为说骘所言,云:‘每读步骘表,辄失笑。此江与开辟俱生,宁有可以沙囊塞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