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也。世乱,避难江东。单身穷困,与广陵卫旌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昼勤体,夜诵经传。会稽焦征羌,郡之豪族,人客放纵。骘与旌求食其地,惧为所侵;乃共修刺奉瓜,以献征羌。征羌方在内卧,驻之移时。旌欲委去,骘止之曰:“本所以来,畏其强也;而今舍去,欲以为高,只结怨耳!”良久,征羌开牖见之。身隐几,坐帐中;设席致地,坐骘、旌于牖外。旌愈耻之,骘辞色自若。征羌作食,身享大案,肴膳重沓;以小盘饭与骘、旌,惟菜茹而已。旌不能食,骘极饭致饱,乃辞出。旌怒骘曰:“何能忍此?”骘曰:“吾等贫贱,是以主人以贫贱遇之;固其宜也,当何所耻?”

【原文】

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也〔1〕。〔一〕世乱,避难江东。

单身穷困,与广陵卫旌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昼勤四体,夜诵经传。〔二〕会稽焦征羌〔2〕,郡之豪族,〔三〕人客放纵。骘与旌求食其地,惧为所侵;乃共修刺奉瓜〔3〕,以献征羌。

征羌方在内卧,驻之移时。旌欲委去,骘止之曰:“本所以来,畏其强也;而今舍去,欲以为高,只结怨耳!”良久,征羌开牖见之〔4〕。身隐几,坐帐中〔5〕;设席致地,坐骘、旌于牖外。旌愈耻之,骘辞色自若。征羌作食,身享大案,肴膳重沓〔6〕;以小盘饭与骘、旌,惟菜茹而已〔7〕。旌不能食,骘极饭致饱,乃辞出。

旌怒骘曰:“何能忍此?”骘曰:“吾等贫贱,是以主人以贫贱遇之〔8〕;固其宜也,当何所耻?”〔四〕

【注释】

〔1〕临淮:郡名。治所在今江苏泗洪县南。西汉置,东汉改名下邳。

〔2〕征羌:县名。县治在今河南商水县西。

〔3〕修刺:备好名片。1986年安徽马鞍山市孙吴大将朱然墓中出土了两种当时的名片,一是刺,另一是谒。二者长度均为当时的一尺(约 24 厘米),但刺窄而薄,谒宽而厚,书写格式与措辞也明显不同。可知刺用于一般场合,是小名片;谒用于重要场合,是大名片。

〔4〕牖(yǒu):窗户。

〔5〕隐(yìn)几:倚靠着几案。当时跪坐所倚靠的几案,是一种半圆形的矮足几。1986 年安徽马鞍山市朱然墓有孙吴实物出土。

〔6〕重沓:重叠。

〔7〕菜茹:菜蔬。

〔8〕遇:对待。

【裴注】

〔一〕《吴书》曰:“晋有大夫杨,食采于步;后有步叔,与七十子师事仲尼。秦、汉之际有为将军者,以功封淮阴侯:骘其后也。”

〔二〕《吴书》曰:“骘博研道艺,靡不贯览。性宽雅沉深,能降志辱身。”

〔三〕《吴录》曰:“征羌名矫。尝为征羌令。”

〔四〕《吴录》曰:“卫旌字子旗。官至尚书。”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