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建安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愕,微见风采,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徐复托事造端,以物类相求,于是权意往往而释。吴郡太守朱治,权举将也,权曾有以望之;而素加敬,难自诘让,忿忿不解。瑾揣知其故,而不敢显陈,乃乞以意私自问。遂于权前为书,泛论物理;因以己心,遥往忖度之。毕,以呈权;权喜,笑曰:“孤意解矣!颜氏之德,使人加亲:岂谓此邪?”权又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测。群下多为之言,权怒益甚,与相反覆;惟瑾默然。权曰:“子瑜何独不言?”瑾避席曰:“瑾与殷模等,遭本州倾覆,生类殄尽。弃坟墓,携老弱,披草莱,归圣化;在流隶之中,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厉,陈答万;至令模辜负恩惠,自陷罪戾。臣谢过不暇,诚不敢有言!”权闻之怆然,乃曰:“特为君赦之。”

【原文】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1〕。〔一〕汉末避乱江东。

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2〕。

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3〕。

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愕〔4〕,微见风采〔5〕,粗陈指归;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徐复托事造端〔6〕,以物类相求,于是权意往往而释。

吴郡太守朱治,权举将也〔7〕,权曾有以望之〔8〕;而素加敬,难自诘让〔9〕,忿忿不解。瑾揣知其故,而不敢显陈,乃乞以意私自问。遂于权前为书〔10〕,泛论物理;因以己心,遥往忖度之。毕,以呈权;权喜,笑曰:“孤意解矣!颜氏之德〔11〕,使人加亲〔12〕:岂谓此邪?”

权又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测。群下多为之言,权怒益甚,与相反覆;惟瑾默然。权曰:“子瑜何独不言?”瑾避席曰:“瑾与殷模等,遭本州倾覆〔13〕,生类殄尽。弃坟墓〔14〕,携老弱,披草莱〔15〕,归圣化;在流隶之中〔16〕,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厉,陈答万一;至令模辜负恩惠,自陷罪戾。臣谢过不暇,诚不敢有言!”权闻之怆然,乃曰:“特为君赦之。”

【注释】

〔1〕阳都:县名。县治在今山东沂南县南。

〔2〕中司马:官名。孙权讨虏将军府下属。主管军事。

〔3〕私面:私下的会面。

〔4〕切愕:急切争执。

〔5〕风采:指表情。

〔6〕造端:制造话题。

〔7〕举将:东汉末的郡太守一般都兼任军职,所以又被称为郡将。如果郡将举荐了孝廉,则是被举荐者的举将。举将也可称为举主。

〔8〕有以望之:有事情怨恨朱治。

〔9〕难自诘让:不好亲自质问责备。

〔10〕为书:写信。

〔11〕颜氏:即颜回(前 521—前 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他曾贫居陋巷,箪食瓢饮,依然很快乐。孔了非常赞赏他的德行。不幸早死,孔子极为悲痛。传见《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

〔12〕加亲:更加亲近。孔子曾说:“自吾有回,门人益亲。”〔13〕本州:指诸葛瑾的家乡徐州。

〔14〕坟墓:指祖先的坟墓。

〔15〕披草莱:从草丛中开辟(道路)。

〔16〕流隶:流亡的贱民。

【裴注】

〔一〕《吴书》曰:“其先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瑾少游京师,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遭母忧,居丧至孝,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

《风俗通》曰:“葛婴为陈涉将军,有功而诛。孝文帝追录,封其孙诸县侯,因并氏焉。”此与《吴书》所说不同。

上一篇:谭字子默。弱冠与诸葛恪等,为太子友;从中庶子转辅正都尉。赤乌中,代恪为左节度。每省簿书,未尝下筹;徒屈指心计,尽发疑谬:下吏以此服之。加奉车都尉。薛综为选曹尚书,固让谭曰:“谭心精体密,贯道达微;才照人物,德允众望:诚非愚臣所可越先。”后遂代综。祖父雍卒数月,拜太常,代雍平尚书事。是时,鲁王霸有盛宠,与太子和齐衡。谭上疏曰:“臣闻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逾邈。如此则骨肉之恩生,觊觎之望绝。昔贾谊陈治安之计,论诸侯之势,以为:势重,虽亲必有逆节之累;势轻,虽疏必有保全之祚。故淮南亲弟,不终飨国,失之于势重也;吴芮疏臣,传祚长沙,得之于势轻也。昔汉文帝使慎夫人与皇后同席,袁盎退夫人之座,帝有怒色。及盎辨上下之仪,陈人彘之戒;帝既悦怿,夫人亦悟。今臣所陈,非有所偏;诚欲以安太子,而便鲁王也。”由是霸与谭有隙。时长公主婿卫将军全琮子寄,为霸宾客;寄素倾邪,谭所不纳。先是,谭弟承与张休俱北征寿春,全琮时为大都督;与魏将王凌战于芍陂,军不利,魏兵乘胜陷没营将秦(儿)晃军;休、承奋击之,遂驻魏师。时琮群子绪、端,亦并为将,因敌既驻,乃进击之:凌军用退。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休、承并为杂号将军,绪、端偏裨而已。寄父子益恨,共构会谭。谭坐徙交州。幽而发愤,著《新言》篇。其《知难篇》,盖以自悼伤也。见流年,年,卒于交阯。承字子直。嘉禾中,与舅陆瑁俱以礼征。权赐丞相雍书曰:“贵孙子直,令问休休;至与相见,过于所闻:为君嘉之。”拜骑都尉,领羽林兵。后为吴郡西部都尉。与诸葛恪等共平山越,别得精兵千人。还,屯军章阬,拜昭义中郎将。入为侍中。芍陂之役,拜奋威将军,出领京下督。数年,与兄谭、张休等,俱徙交州。年卒。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