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将行。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海。其宜从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

【原文】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将行。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诩遂往,绣执子孙礼〔1〕。煨果善视其家。

诩说绣,与刘表连和。〔一〕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2〕,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3〕!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4〕?”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5〕:“归谢袁本初〔6〕:兄弟不能相容〔7〕,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8〕,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

【注释】

〔1〕执子孙礼:以子孙对待父祖的礼节尊奉贾诩。

〔2〕一朝(zhāo):有一天。

〔3〕促:赶快。

〔4〕何其反:为什么情况相反。

〔5〕显:公开。

〔6〕归谢袁本初:回去向袁本初表示歉意。意思是拒绝接受对方的建议。

〔7〕兄弟不能相容:指袁绍与袁术翻脸而相互攻杀。贾诩竭力阻止张绣支持袁绍,劝其再次归顺曹操,表面上是为张绣的前途考虑,实际上更多的是为自身谋划新的出路。

〔8〕少众:少量军队。

【裴注】

〔一〕《傅子》曰:“诩南见刘表,表以客礼待之。诩曰:‘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