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婿中郎将牛辅,屯陕,诩在辅军。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语在《卓传》。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又以为尚书仆射。诩曰:“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傕等亲而惮之。会母丧去官,拜光禄大夫。傕、汜等斗长安中,傕复请诩,为宣义将军。傕等和,出天子,佑护大臣:诩有力焉。天子既出,诩上还印绶。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去傕托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

【原文】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1〕。迁讨虏校尉〔2〕。卓婿中郎将牛辅,屯陕,诩在辅军。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3〕。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4〕;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5〕;若不济,走未后也〔6〕。”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语在《卓传》。〔一〕后诩为左冯翊〔7〕,傕等欲以功侯之〔8〕。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又以为尚书仆射。诩曰:“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傕等亲而惮之。〔二〕

会母丧去官,拜光禄大夫。傕、汜等斗长安中,〔三〕傕复请诩,为宣义将军〔9〕。〔四〕傕等和,出天子,佑护大臣:诩有力焉。〔五〕天子既出,诩上还印绶。

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六〕与诩同郡,遂去傕托煨〔10〕。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11〕。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

【注释】

〔1〕太尉掾:官名。太尉府中的主办官员。平津都尉:官名。负责守卫洛阳北面的小平津黄河渡口。

〔2〕讨虏校尉:官名。领兵征伐。

〔3〕束:捆绑。

〔4〕所在:随处。

〔5〕国家:指汉献帝。

〔6〕未后:不晚。

〔7〕左冯(píng)翊:官名。汉代的三辅之一。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高陵区。

〔8〕侯之:封贾诩为侯。

〔9〕宣义将军:官名。领兵征伐。

〔10〕托:依附。

〔11〕望:敬服。

【裴注】

〔一〕臣松之以为:《传》称“仁人之言,其利溥哉!”然则不仁之言,理必反是。夫仁功难著,而乱源易成;是故有祸机一发,而殃流百世者矣。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

〔二〕《献帝纪》曰:“郭汜、樊稠,与傕互相违戾,欲斗者数矣。诩辄以道理责之,颇受诩言。”《魏书》曰:“诩典选举,多选旧名,以为令、仆。论者以此多诩。”

〔三〕《献帝纪》曰:“傕等与诩议,迎天子置其营中。诩曰:‘不可!胁天子,非义也。’傕不听。张绣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四〕《献帝纪》曰:“傕时召羌胡数千人,先以御物缯采与之,又许以宫人妇女;欲令攻郭汜。羌胡数来窥省门,曰:‘天子在中邪?李将军许我宫人美女,今皆安在?’帝患之,使诩为之方计。诩乃密呼羌胡大帅,饮食之,许以封爵、重宝。于是皆引去,傕由此衰弱。”

〔五〕《献帝纪》曰:“天子既东,而李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太常王伟、卫尉周忠、司隶荣邵,皆为傕所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皆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

〔六〕《典略》称:“煨在华阴时,修农事,不虏略。天子东还,煨迎道,贡遗周急。”《献帝纪》曰:“后以煨为大鸿胪,光禄大夫。建安十四年,以寿终。”

下一篇: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将行。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海。其宜从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