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建安元年,太祖击破黄巾。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太祖议奉迎,都许,或以“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猝制〔1〕”。彧劝太祖曰:“〔昔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2〕,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3〕。自天子播越〔4〕,将军首倡义兵,徒以山东扰乱〔5〕,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6〕;虽御难于外〔7〕,乃心无不在王室〔8〕: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9〕。今车驾旋轸〔10〕,〔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11〕,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12〕,必不能为累〔13〕,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14〕,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
太祖遂至洛阳奉迎天子,都许。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15〕。〔一〕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二〕
太祖问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言彧:“荀攸、钟繇。”先是,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太祖以彧为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唯严象为扬州,韦康为凉州,后败亡。〔三〕
【注释】
〔1〕猝制:一下子制服。
〔2〕晋文纳周襄王:周襄王被继母惠后逼迫而出走,惠后立自己的儿子叔带为王。前 635 年,晋文公接纳襄王,并出兵杀死叔带,重新恢复襄王的地位,因此成为诸侯的霸主。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景(yǐng)从:紧跟。
〔3〕东伐:指刘邦从关中向东进攻项羽。义帝:即熊心(?—前 205)。本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秦末项羽起兵,立他为楚怀王以号召各军。前 206 年,被立为义帝。次年被项羽杀死。事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缟素:白色的丧服。刘邦东伐项羽时,以项羽杀义帝为理由,出发前为义帝吊唁三天,全军穿上白色的丧服。事见《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
〔4〕播越:流亡。
〔5〕徒以:只不过因为。
〔6〕蒙险:冒险。
〔7〕御难:抵御祸难。这是为曹操割据兖州的行为作掩饰的话。
〔8〕无不在:无时不在。
〔9〕匡:拯救。
〔10〕旋轸:回转车身。指汉献帝从长安转回洛阳。
〔11〕致:招引。
〔12〕逆节:不顺从的人。
〔13〕为累:成为祸害。
〔14〕时:及时。
〔15〕持重:承当重任。
【裴注】
〔一〕《典略》曰:“彧,折节下士,坐不累席。其在台阁,不以私欲挠意。彧有群从一人,才行实薄。或谓彧:‘以君当事,不可不以某为议郎邪?’彧笑曰:‘官者,所以表才也。若如来言,众人其谓我何邪?’其持心平正,皆类此。”
〔二〕《典略》曰:“彧为人伟美。”
又《平原祢衡传》曰:“衡字正平。建安初,自荆州北游许都。恃才傲逸,臧否过差;见不如己者,不与语,人皆以是憎之。唯少府孔融,高贵其才,上书荐之曰:‘淑质贞亮,英才卓荦。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弘羊心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衡,时年二十四。是时许都虽新建,尚饶人士。衡尝书一刺怀之,字漫灭而无所适。或问之曰:‘何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衡曰:‘卿欲使我从屠沽儿辈也!’又问曰:‘当今许中,谁最可者?’衡曰:‘大儿有孔文举,小儿有杨德祖。’又问:‘曹公、荀令君、赵荡寇,皆足盖世乎?’衡称曹公不甚多;又见荀有仪容,赵有腹尺,因答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其意以为荀但有貌,赵健啖肉也。于是众人皆切齿。衡知众不悦,将南还荆州;装束临发,众人为祖道。先设供帐于城南,自共相诫曰:‘衡数不逊,今因其后到,以不起,报之。’及衡至,众人皆坐不起。衡乃嚎啕大哭,众人问其故。衡曰:‘行尸柩之间,能不悲乎?’衡南见刘表,表甚礼之。将军黄祖屯夏口;祖子射,与衡善,随到夏口。祖嘉其才,每在坐,席有异宾,介使与衡谈。后衡骄蹇,答祖言‘俳优饶言’。祖以为骂己也,大怒;顾伍伯捉头出。左右遂扶以去,拉而杀之。”
臣松之以本传不称彧容貌,故载《典略》与《衡传》以见之。又潘勖为彧碑文,称彧“瓌姿奇表”。
张衡《文士传》曰:“孔融数荐衡于太祖,欲与相见;而衡疾恶之,意常愤懑。因狂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太祖闻其名,图欲辱之,乃录为鼓吏。后至八月,朝,大宴,宾客并会。时鼓吏击鼓,过,皆当脱其故服,易着新衣。次衡,衡击为‘渔阳参挝’,容态不常,音节殊妙。坐上宾客听之,莫不慷慨。过,不易衣,吏呵之。衡乃当太祖前,以次脱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裈、帽毕,复击鼓参挝,而颜色不怍。太祖大笑,告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参挝’,自衡造也。融遂责数衡,并宣太祖意,欲令与太祖相见。衡许之,曰:‘当为卿往。’至十月,朝,融先见太祖,说‘衡欲求见’。至日晏,衡著布单衣,疏巾(履),坐太祖营门外;以杖捶地,数骂太祖。太祖敕外厩:急具精马三匹,并骑二人。谓融曰:‘祢衡竖子,乃敢尔!孤杀之无异于雀鼠!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杀之,人将谓孤不能容。今送与刘表,视卒当何如?’乃令骑以衡置马上,两骑扶送至南阳。”
《傅子》曰:“衡辩于言,而克于论。见荆州牧刘表日,所以自结于表者甚至;表悦之,以为上宾。衡称表之美盈口,而论表左右不废绳墨。于是左右因形而谮之曰:‘衡称将军之仁,西伯不过也;唯以为不能断,终不济者,必由此也。’是言实指表智短,而非衡所言也。表不详察,遂疏衡而逐之。衡以交绝于刘表,智穷于黄祖,身死名灭,为天下笑者,谮之者有形也。”
〔三〕《三辅决录》曰:“象字文则,京兆人。少聪博,有胆智。以督军御史中丞,诣扬州,讨袁术;会术病卒,因以为扬州刺史。建安五年,为孙策庐江太守李术所杀。时年三十八。”象同郡赵岐,作《三辅决录》,恐时人不尽其意,故隐其书,唯以示象。
康字元将,亦京兆人。孔融与康父端书曰:“前日元将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昨日仲将又来。懿性贞实,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端从凉州牧征为太仆,康代为凉州刺史,时人荣之。后为马超所围,坚守历时;救军不至,遂为超所杀。
仲将名诞。见《刘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