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在郡余年,征拜城门校尉。阜常见明帝著绣帽,被缥绫半袖。阜问帝曰:“此于礼,何法服也?”帝默然不答,自是不法服不以见阜。迁将作大匠。时初治宫室,发美女以充后庭,数出入弋猎。秋,大雨震电,多杀鸟雀。阜上疏曰:“臣闻明主在上,群下尽辞。尧、舜圣德,求非索谏;大禹勤功,务卑宫室;成汤遭旱,归咎责己;周文刑于寡妻,以御家邦;汉文躬行节俭,身衣弋绨。此皆能昭令问,贻厥孙谋者也。伏惟陛下奉武皇帝开拓之大业,守文皇帝克终之元绪;诚宜思齐往古圣贤之善治,总观季世放荡之恶政。所谓善治者,务俭约、重民力也;所谓恶政者,从心恣欲,触情而发也。惟陛下稽古世代之初所以明赫,及季世所以衰弱至于泯灭,近览汉末之变,足以动心戒惧矣。曩使桓、灵不废高祖之法度,文、景之恭俭;太祖虽有神武,于何所施其能邪?而陛下何由处斯尊哉?今吴、蜀未定,军旅在外;愿陛下动则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言之若轻,成败甚重。顷者天雨,又多猝暴,雷电非常,至杀鸟雀。天地神明,以王者为子也;政有不当,则见灾谴。克己内讼,圣人所记。惟陛下虑患无形之外,慎萌纤微之初;法汉孝文出惠帝美人,令得自嫁。顷所调送小女,远闻不令,宜为后图;诸所缮治,务从约节。《书》曰:‘族既睦,协和万国。’事思厥宜,以从中道;精心计谋,省息费用。吴、蜀以定,尔乃上安下乐,亲熙熙。如此以往,祖考心欢,‘尧舜其犹病诸’。今宜开大信于天下,以安众庶,以示远人。”时雍丘王植怨于不齿,藩国至亲,法禁峻密;故阜又陈族之义焉。诏报曰:“间得密表,先陈往古明王圣主,以讽暗政;切至之辞,款诚笃实;退思补过,将顺匡救:备至悉矣。览思苦言,吾甚嘉之。”后迁少府。

【原文】

在郡十余年,征拜城门校尉。阜常见明帝著绣帽,被缥绫半袖〔1〕。阜问帝曰:“此于礼,何法服也〔2〕?”帝默然不答,自是不法服不以见阜。

迁将作大匠〔3〕。时初治宫室,发美女以充后庭〔4〕,数出入弋猎。秋,大雨震电,多杀鸟雀。阜上疏曰:“臣闻明主在上,群下尽辞〔5〕。尧、舜圣德,求非索谏〔6〕;大禹勤功,务卑宫室〔7〕;成汤遭旱,归咎责己;周文刑于寡妻,以御家邦;汉文躬行节俭,身衣弋绨〔8〕。此皆能昭令问〔9〕,贻厥孙谋者也〔10〕。伏惟陛下奉武皇帝开拓之大业,守文皇帝克终之元绪〔11〕;诚宜思齐往古圣贤之善治〔12〕,总观季世放荡之恶政〔13〕。所谓善治者,务俭约、重民力也;所谓恶政者,从心恣欲,触情而发也。惟陛下稽古世代之初所以明赫〔14〕,及季世所以衰弱至于泯灭,近览汉末之变,足以动心戒惧矣。曩使桓、灵不废高祖之法〔度〕〔15〕,文、景之恭俭;太祖虽有神武,于何所施其能邪?而陛下何由处斯尊哉?今吴、蜀未定,军旅在外;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16〕,以往鉴来。言之若轻,成败甚重。顷者天雨,又多猝暴〔17〕,雷电非常,至杀鸟雀。天地神明,以王者为子也;政有不当,则见灾谴。克己内讼〔18〕,圣人所记。惟陛下虑患无形之外,慎萌纤微之初;法汉孝文出惠帝美人〔19〕,令得自嫁。顷所调送小女〔20〕,远闻不令〔21〕,宜为后图〔22〕;诸所缮治,务从约节。《书》曰:‘九族既睦〔23〕,协和万国。’事思厥宜,以从中道;精心计谋,省息费用。吴、蜀以定,尔乃上安下乐,九亲熙熙〔24〕。如此以往,祖考心欢〔25〕,‘尧舜其犹病诸〔26〕’。今宜开大信于天下,以安众庶,以示远人。”

时雍丘王植怨于不齿〔27〕,藩国至亲,法禁峻密;故阜又陈九族之义焉。诏报曰:“间得密表,先陈往古明王圣主,以讽暗政;切至之辞〔28〕,款诚笃实;退思补过,将顺匡救:备至悉矣。览思苦言〔29〕,吾甚嘉之。”后迁少府。

【注释】

〔1〕被(pī):穿着。缥(piǎo):淡青色的绸子。绫:轻薄而有花纹光泽的丝织品。

〔2〕法服:按照礼法制度规定制作的衣服和装饰。

〔3〕将作大匠:官名。负责宗庙、宫殿、陵墓等皇家工程的兴建,兼管道路绿化。

〔4〕发:从民间强行征调。

〔5〕尽辞:畅所欲言。

〔6〕求非索谏:请求臣民指出自己的过失并听取他们的劝谏。

〔7〕卑宫室:让自己的住所保持矮小简陋。

〔8〕弋绨(tí):黑色的厚绸。在丝织物中不算精美的一种。

〔9〕能昭令问:能够显扬自己美好的名声。

〔10〕贻厥孙谋:留下他们的远大谋划。

〔11〕克终:能够完成(曹操的未竟事业)。指代汉称帝。元绪:开端。

〔12〕思齐:想向他人学习看齐。

〔13〕季世:末代。

〔14〕稽:考察。

〔15〕曩(nǎng):过去。使:假使。桓:即东汉桓帝刘志(公元 132—167)。公元 146 至167 年在位。在位期间,先后由外戚、宦官控制朝政,并镇压由名士和太学生构成的政治势力,形成“党锢之祸”,政局日趋恶化。事详《后汉书》卷七。灵:即东汉灵帝刘宏(公元 156—189)。公元 168 至 189年在位。在位期间,宦官继续控制朝政,党锢人士一百多人被处死,又大肆搜刮百姓,公开标价卖官,终于导致黄巾大起义。事详《后汉书》卷八。

〔16〕重慎出入:谨慎出入。这针对明帝频繁外出打猎而言。

〔17〕猝暴:突然。这里指天气的突然变化。

〔18〕克己:克制自己。孔子说是“克己复礼为仁”,见《论语·颜渊》。内讼:在内心责备自己。孔子又说过“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的话,见《论语·公冶长》。

〔19〕惠帝:即刘盈(前 210—前 188)。刘邦的儿子。前 194 至前 188 年在位。事详《汉书》卷二。美人:嫔妃名。西汉制度,皇后之下,皇帝的嫔妃有十四等,美人为其中第五等。这里泛指后宫的嫔妃,也就是小妾。汉文帝曾下令遣散此前惠帝的嫔妃,让他们改嫁。见《汉书》卷四《文帝纪》。

〔20〕小女:少女。当时明帝派人从民间挑选大批美丽的少女入宫当小妾。

〔21〕远闻不令:远方的人听到了不好。

〔22〕宜为后图:最好以后再说。

〔23〕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身、子、孙、曾孙、玄孙九代。这两句出自《尚书·尧典》。

〔24〕九亲:即九族。熙熙:和睦快乐的样子。

〔25〕考:死去的父亲。

〔26〕尧舜其犹病诸:尧舜都难以做到这些。这是孔子的话,见《论语·雍也》。

〔27〕植:即曹植。怨于不齿:抱怨自己不受任用。

〔28〕切至:恳切精到。

〔29〕苦言:逆耳的忠言。魏明帝曹叡对臣下进忠谏,通常都表示嘉许,但是在实际上却坚持不改。这里对杨阜也是如此。

下一篇:是时大司马曹真伐蜀,遇雨不进。阜上疏曰:“昔文王有赤乌之符,而犹日昃不暇食;武王白鱼入舟,君臣变色。而动得吉瑞,犹尚忧惧;况有灾异,而不战竦者哉?今吴、蜀未平,而天屡降变;陛下宜深有以专精应答,侧席而坐;思示远以德,绥迩以俭。间者诸军始进,便有天雨之患;稽阂山险,已积日矣。转运之劳,担负之苦,所费已多;若有不继,必违本图。《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徒使军困于山谷之间,进无所略,退又不得,非主兵之道也。武王还师,殷卒以亡,知天期也。今年凶民饥,宜发明诏损膳减服;技巧珍玩之物,皆可罢之。昔邵信臣为少府于无事之世,而奏罢浮食;今者军用不足,益宜节度。”帝即召诸军还。后诏大议政治之不便于民者,阜议以为:“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若舍贤而任所私,此忘治之甚者也;广开宫馆,高为台榭,以妨民务,此害农之甚者也;百工不敦其器,而竞作奇巧,以合上欲,此伤本之甚者也;孔子曰‘苛政甚于猛虎’,今守功文俗之吏,为政不通治体,苟好烦苛,此乱民之甚者也。当今之急,宜去‘甚’;并诏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敦朴之士而选用之,此亦求贤之端也。”阜又上疏欲省宫人诸不见幸者;乃召御府吏问后宫人数。吏守旧令,对曰:“禁密,不得宣露。”阜怒,杖吏百,数之曰:“国家不与卿为密,反与小吏为密乎!”帝闻而愈敬惮阜。帝爱女淑,未期而夭;帝痛之甚,追封平原公主,立庙洛阳。葬于南陵,将自临送。阜上疏曰:“文皇帝、武宣皇后崩,陛下皆不送葬;所以重社稷、备不虞也。何至孩抱之赤子而可送葬也哉!”帝不从。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