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1〕。〔一〕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2〕,拜安定长史〔3〕。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4〕?”阜曰:“袁公宽而不断〔5〕,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6〕;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长史非其好,遂去官。而端征为太仆。其子康代为刺史,辟阜为别驾。察孝廉〔7〕,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8〕。
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9〕。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阜时奉使,言于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10〕,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11〕。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12〕。”太祖善之,而军还仓猝,为备不周。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13〕,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14〕。
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凡万余人,攻城。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15〕,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营〔16〕,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17〕,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阜流涕谏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田单之守〔18〕,不固于此也。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遂号哭。刺史、太守卒遣人请和,开城门迎超。
超入,拘岳于冀,使杨昂杀刺史、太守。阜内有报超之志〔19〕,而未得其便。
【注释】
〔1〕冀:县名。县治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南。
〔2〕州:指杨阜家乡所在的凉州。牧:官名。即州牧。
〔3〕安定:郡名。治所在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属凉州。长史:官名。东汉制度,边境戍守要地所在的郡,改称郡丞为长史,协助太守处理公务。
〔4〕袁、曹:即袁绍、曹操。
〔5〕断:指法令上的禁止制裁。
〔6〕后事:落后于事情的发展。
〔7〕察:察举。长期观察后举荐。
〔8〕表留:上表请求留下(杨阜)。
〔9〕走保诸戎:逃到西方少数族聚居区以保全自己。
〔10〕信、布:韩信、季布。
〔11〕西州:这里指凉州。因在京城洛阳西面,故名。
〔12〕陇上诸郡:陇山(今甘肃六盘山)以西的各郡。指天水(当时称汉阳)、陇西、金城、武威等郡。
〔13〕渠帅:首领。
〔14〕奉州郡:拥护州刺史和郡太守。
〔15〕国:指冀城所在的汉阳郡。
〔16〕偃月营:平面形状像弯月的营垒。
〔17〕阎温(?—公元 213):传见本书卷十八。
〔18〕田单: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人。战国时齐国名将。前284 年,燕将乐毅率军攻齐,先后占领七十多座城市,而田单坚守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敌不能克。五年后齐军反攻,他又用火牛阵击败燕军,一举收复被占的城市。因功任相国,封安平君。后又到赵国任相国,封平都君。传见《史记》卷八十二。
〔19〕报:报复。
【裴注】
〔一〕《魏略》曰:“阜少与同郡尹奉次曾、赵昂伟章俱发名;伟章、次曾与阜,俱为凉州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