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文帝践阼,迁侍中,赐爵关内侯。时议改正朔,毗以“魏氏遵舜、禹之统,应天顺民;至于汤、武,以战伐定天下,乃改正朔。孔子曰‘行夏之时’,《左氏传》曰‘夏数为得天正’,何必期于相反?”帝善而从之。帝欲徙冀州士家万户,实河南。时连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共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之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帝遂徙其半。尝从帝射雉,帝曰:“射雉乐哉!”毗曰:“于陛下甚乐,而于群下甚苦。”帝默然,后遂为之稀出。上军大将军曹真征朱然于江陵,毗行军师。还,封广平亭侯。帝欲大兴军征吴,毗谏曰:“吴、楚之民,险而难御;道隆后服;道洿先叛:自古患之,非徒今也。今陛下祚有海内,夫不宾者,其能久乎?昔尉佗称帝,子阳僭号;历年未几,或臣或诛。何则?违逆之道不久全,而大德无所不服也。方今天下新定,土广民稀。夫庙算而后出军,犹临事而惧;况今庙算有阙而欲用之?臣诚未见其利也。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今军不增于故,而复循之,此未易也。今日之计,莫若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寄政,则充国之屯田,明仲尼之怀远。年之中,强壮未老,童龀胜战;兆民知义,将士思奋,然后用之,则役不再举矣。”帝曰:“如卿意,更当以虏遗子孙邪?”毗对曰:“昔周文王以纣遗武王,唯知时也。苟时未可,容得已乎!”帝竟伐吴,至江而还。

【原文】

文帝践阼,迁侍中,赐爵关内侯。时议改正朔〔1〕,毗以“魏氏遵舜、禹之统〔2〕,应天顺民;至于汤、武〔3〕,以战伐定天下,乃改正朔。孔子曰‘行夏之时〔4〕’,《左氏传》曰‘夏数为得天正〔5〕’,何必期于相反〔6〕?”帝善而从之。

帝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7〕。时连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8〕,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9〕。”帝曰,“吾不与卿共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10〕,置之左右,厕之谋议之官〔11〕,安得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12〕,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13〕,帝遂奋衣不还〔14〕。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帝遂徙其半。

尝从帝射雉〔15〕,帝曰:“射雉乐哉!”毗曰:“于陛下甚乐,而于群下甚苦。”帝默然,后遂为之稀出。

上军大将军曹真征朱然于江陵〔16〕,毗行军师〔17〕。还,封广平亭侯。

帝欲大兴军征吴,毗谏曰:“吴、楚之民〔18〕,险而难御〔19〕;道隆后服〔20〕;道洿先叛〔21〕:自古患之,非徒今也。今陛下祚有海内〔22〕,夫不宾者〔23〕,其能久乎?昔尉佗称帝〔24〕,子阳僭号〔25〕;历年未几,或臣或诛。何则?违逆之道不久全,而大德无所不服也。方今天下新定,土广民稀。夫庙算而后出军,犹临事而惧;况今庙算有阙而欲用之〔26〕?臣诚未见其利也。先帝屡起锐师〔27〕,临江而旋。今六军不增于故,而复循之,此未易也。今日之计,莫若修范蠡之养民〔28〕,法管仲之寄政〔29〕,则充国之屯田〔30〕,明仲尼之怀远〔31〕。十年之中,强壮未老,童龀胜战〔32〕;兆民知义〔33〕,将士思奋,然后用之,则役不再举矣〔34〕。”帝曰:“如卿意,更当以虏遗子孙邪〔35〕?”毗对曰:“昔周文王以纣遗武王〔36〕,唯知时也〔37〕。苟时未可,容得已乎〔38〕!”

帝竟伐吴,至江而还。

【注释】

〔1〕改正(zhēng)朔:改变正月初一日的起始时间。也就是改换历法。据说,上古时殷、周王朝刚建立,即要改正朔,以示更新。夏历以冬至之后第二月(相当于现今夏历正月)为正,平旦(天明)为朔;殷历以冬至之后第一月(相当于现今夏历十二月)为正,鸡鸣为朔;周历以冬至所在的月(相当于现今夏历十一月)为正,夜半为朔。见《尚书大传·略说》。

〔2〕舜、禹之统:指禅让的传统。舜受尧的禅让,禹受舜的禅让。曹魏受东汉献帝的禅让,所以辛毗这样说。

〔3〕汤、武:商汤、周武王。

〔4〕行夏之时:使用夏朝的历法。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

〔5〕夏数为得天正:指夏历的四季划分正好符合气候的实际变化。这句话出自《左传》昭公十七年,但原话是“夏数得天”。

〔6〕期于相反:要求(历法与前朝)不同。

〔7〕士家:曹魏政权所控制的一种特殊民户。他们的职业就是当兵打仗,而且实行父死子代兄终弟及的世袭原则。这种世袭兵制在曹操时即已出现,目的在于掌握稳定的兵源。同保证了充足粮食来源的屯田制一样,士家制也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实:充实。河南:指河南尹。是京城洛阳所在的郡。

〔8〕作色:做出脸色。

〔9〕诚:确实。

〔10〕不肖(xiào):不贤。

〔11〕厕:置于。

〔12〕社稷:土地神与谷神的祭坛。土地与粮食是立国的基本条件,所以古时统治天下的君主必定要立社稷,社稷也就常用来代指天下。

〔13〕裾(jū):衣服后襟。

〔14〕奋衣:挥手使衣襟脱离辛毗的牵引。

〔15〕射雉:射取野鸡。这是当时达官贵人中盛行的射猎活动。

〔16〕上军大将军:官名。魏文帝曹丕专为曹真设置的职务。职责与大将军相同,主持朝廷军务。曹真之后无人再任此职。江陵:县名。在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

〔17〕行:代理。

〔18〕吴、楚:均先秦国名。孙吴所占领的扬州、荆州,是先秦时吴国和楚国的故地。

〔19〕险:凶恶。

〔20〕道隆后服:政治局面兴隆时是最后服从的。

〔21〕洿(wū):污浊。

〔22〕祚(zuò)有:享有。

〔23〕不宾:不服从。

〔24〕尉佗(?—前 137):姓赵,名佗。真定(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南)人。秦末时任南海郡龙川县(今广东龙川县西)县令。陈胜、吴广起兵后,他趁机占据面临南海的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自立为南越王。后又称帝。汉文帝时开始做汉朝名义上的藩臣。自他称王起,经五代九十三年,其国才被汉朝消灭。传见《史记》卷一百一十三、《汉书》卷九十五《南粤传》。

〔25〕子阳:即公孙述(?—公元 36)。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市东北)人。新莽时任导江卒正(即蜀郡太守)。后趁乱起兵,占据益州称帝。公元 36 年,被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军队消灭。传见《后汉书》卷十三。

〔26〕阙:疏漏。

〔27〕先帝:指曹操。

〔28〕养民:养育人民。范蠡在越国被吴击败后,向越王句践建议“抚民保教”以待时机。见《国语·越语》下。

〔29〕寄政:把加强军事实力的措施装扮成行政上的措施来实行。齐桓公想加强军事实力以称霸诸侯,管仲说公开这样做将引起各国的戒备,必须把这些措施装扮成日常行政措施来实行,并把这叫做“寄政”。见《国语·齐语》。

〔30〕充国:即赵充国(前 137—前 52)。字翁孙。陇西郡上邽(今甘肃天水市)人。西汉宣帝时任后将军,封营平侯。熟悉西北情况,与匈奴、羌人作战勇而多谋。在西北实行屯田,对巩固边防和发展当地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传见《汉书》卷六十九。

〔31〕怀远:安抚远方的人。孔子曾说过“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话,见《论语·季氏》。

〔32〕童龀(chèn):儿童。龀是儿童换牙。胜(shēng)战:(年龄长大开始)能够从事战斗。

〔33〕兆民:众百姓。百万为兆。

〔34〕役不再举:战争不需要进行第二次。意指一次进攻即彻底解决。

〔35〕虏:对敌人的蔑称。遗(wèi):留给。

〔36〕纣:又名帝辛。商代的最后一个君主。荒淫残暴,后被周武王率领的联军击败,自焚而死。事见《史记》卷三《殷本纪》。

〔37〕唯:因为。

〔38〕容得已:岂能够做到。

上一篇: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其先建武中,自陇西东迁。毗随兄评,从袁绍。太祖为司空,辟毗,毗不得应命。及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平。毗见太祖,致谭意,太祖大悦。后数日,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弊。他日置酒,毗望太祖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太祖,太祖谓毗曰:“谭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袁氏本兄弟相伐,非谓他人能间其间,乃谓天下可定于己也;今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显甫见显思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连年战伐,而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国无囷仓,行无裹粮;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兵法称: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不能守也。今往攻邺,尚不还救,即不能自守;还救,即谭踵其后。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敝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袁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未有衅。仲虺有言:‘取乱侮亡。’方今袁不务远略而内相图,可谓乱矣;居者无食,行者无粮,可谓亡矣。朝不谋夕,民命靡继,而不绥之,欲待他年;他年或登,又自知亡而改修厥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方之寇,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军盛而天下震。”太祖曰:“善。”乃许谭平,次于黎阳。明年攻邺,克之,表毗为议郎。久之,太祖遣都护曹洪平下辩,使毗与曹休参之。令曰:“昔高祖贪财好色,而良、平匡其过失。今佐治、文烈忧不轻矣。”军还,为丞相长史。
下一篇:明帝即位,进封颍乡侯,邑百户。时中书监刘放、令孙资见信于主,制断时政;大臣莫不交好,而毗不与往来。毗子敞谏曰:“今刘、孙用事,众皆影附;大人宜小降意,和光同尘。不然,必有谤言。”毗正色曰:“主上虽未称聪明,不为暗劣。吾之立身,自有本末。就与刘、孙不平,不过令吾不作公而已。何危害之有?焉有大丈夫欲为公而毁其高节者邪!”冗从仆射毕轨表言:“尚书仆射王思精勤旧吏,忠亮计略不如辛毗,毗宜代思。”帝以访放、资。放、资对曰:“陛下用思者,诚欲取其效力,不贵虚名也。毗实亮直,然性刚而专,圣虑所当深察也。”遂不用。出为卫尉。帝方修殿舍,百姓劳役。毗上疏曰:“窃闻诸葛亮讲武治兵,而孙权市马辽东;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备豫不虞,古之善政;而今者宫室大兴,加连年谷麦不收。诗云:‘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方。’唯陛下为社稷计。”帝报曰:“虏未灭而治宫室,直谏者立名之时也。夫王者之都,当及民劳兼办;使后世无所复增,是萧何为汉规摹之略也。今卿为魏重臣,亦宜解其大归。”帝又欲平北芒,令于其上作台观,则见孟津。毗谏曰:“天地之性,高高下下。今而反之,既非其理;加以损费人功,民不堪役。且若河盈溢,洪水为害;而丘陵皆夷,将何以御之?”帝乃止。青龙年,诸葛亮率众出渭南。先是,大将军司马宣王数请与亮战,明帝终不听。是岁,恐不能禁,乃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军皆肃,准毗节度,莫敢犯违。亮卒,复还为卫尉。薨,谥曰肃侯。子敞嗣,咸熙中为河内太守。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