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先主上言汉帝曰:“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董督军,奉辞于外;不能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合之内,否而未泰;惟忧反侧,疢如疾首。曩者董卓,造为乱阶;自是之后,群凶纵横,残剥海内。赖陛下圣德威灵,人神同应;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暴逆并殪,以渐冰消。唯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图谋讨操;机事不密,承见陷害;臣播越失据,忠义不果;遂得使操穷凶极逆,主后戮杀,皇子鸩害。虽纠合同盟,念在奋力;懦弱不武,历年未效。常恐殒没,孤负国恩;寤寐咏叹,夕惕若厉。今臣群僚以为:‘在昔《虞书》,敦叙族,庶明励翼;帝损益,此道不废。周监代,并建诸姬,实赖晋、郑夹辅之福。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国;卒斩诸吕,以安大宗。今操恶直丑正,实繁有徒;包藏祸心,篡盗已显。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汉中王。’臣伏自省:受国厚恩,荷任方;陈力未效,所获已过;不宜复忝高位,以重罪谤。群僚见逼,迫臣以义。臣退惟寇贼不枭,国难未已,宗庙倾危,社稷将坠,成臣忧责碎首之负;若应权通变,以宁靖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敢虑常宜,以防后悔?辄顺众议,拜受印玺,以崇国威。仰惟爵号,位高宠厚;俯思报效,忧深责重;惊怖累息,如临于谷!尽于输诚,奖励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扑讨凶逆;以宁社稷,以报万分!谨拜章因驿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于是还治成都。拔魏延为都督,镇汉中。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擒于禁于樊。俄而孙权袭杀羽,取荆州。

【原文】

先主上言汉帝曰:

“臣以具臣之才〔1〕,荷上将之任〔2〕,董督三军〔3〕,奉辞于外;不能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六合之内,否而未泰;惟忧反侧,疢如疾首〔4〕。曩者董卓,造为乱阶〔5〕;自是之后,群凶纵横,残剥海内。赖陛下圣德威灵,人神同应;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暴逆并殪〔6〕,以渐冰消。唯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图谋讨操;机事不密,承见陷害;臣播越失据〔7〕,忠义不果;遂得使操穷凶极逆,主后戮杀,皇子鸩害。虽纠合同盟,念在奋力;懦弱不武〔8〕,历年未效。常恐殒没,孤负国恩〔9〕;寤寐咏叹〔10〕,夕惕若厉〔11〕。

今臣群僚以为:‘在昔《虞书》,敦叙九族,庶明励翼〔12〕;〔一〕五帝损益〔13〕,此道不废〔14〕。周监二代,并建诸姬〔15〕,实赖晋、郑夹辅之福〔16〕。高祖龙兴〔17〕,尊王子弟,大启九国〔18〕;卒斩诸吕,以安大宗〔19〕。今操恶直丑正〔20〕,实繁有徒〔21〕;包藏祸心,篡盗已显。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汉中王。’

臣伏自三省:受国厚恩,荷任一方;陈力未效,所获已过;不宜复忝高位,以重罪谤。群僚见逼,迫臣以义。臣退惟寇贼不枭〔22〕,国难未已,宗庙倾危,社稷将坠,成臣忧责碎首之负〔23〕;若应权通变,以宁靖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敢虑常宜〔24〕,以防后悔?辄顺众议,拜受印玺,以崇国威。仰惟爵号,位高宠厚;俯思报效,忧深责重;惊怖累息〔25〕,如临于谷!尽于输诚〔26〕,奖励六师〔27〕,率齐群义〔28〕;应天顺时,扑讨凶逆;以宁社稷,以报万分〔29〕!谨拜章因驿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30〕。”

于是还治成都。拔魏延为都督〔31〕,镇汉中。〔二〕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擒于禁于樊。俄而孙权袭杀羽,取荆州〔32〕。

【注释】

〔1〕具臣:在臣僚之中充数。这是自谦的说法。

〔2〕上将:高级将领。指左将军的职务。

〔3〕三军:《周礼·夏官·司马》说天子设六军,诸侯中大国设三军。这里刘备还以诸侯的身份说话,所以用“三军”一词。

〔4〕疢(chèn):痛苦。疾首:头痛。《诗经·小弁》有“心之忧也,如疾首”的句子。

〔5〕乱阶:祸乱的开端。

〔6〕殪(yì):死。这里指被消灭。

〔7〕播越:流亡。

〔8〕不武:指缺乏以武力平定祸乱的能力。

〔9〕孤:辜负。孤负是同义复合词。

〔10〕寤寐:醒了和睡着。意指日夜。咏叹:感叹。

〔11〕夕惕:到了晚上还在警告自己(要勤勉奋发)。若厉:好像面临着危险。这一句出自《周易·乾卦》的爻辞。

〔12〕庶明厉翼:(使同族的人)都变得贤明并努力当好辅佐。

〔13〕五帝:这里指夏启、商汤、周武王、西汉高祖、东汉光武帝这五朝的开国君主。损益:增减。指政治制度上的变动。

〔14〕此道:指重视同姓宗族的支持作用。

〔15〕建:分封。

〔16〕夹辅:合力辅佐。西周末年,犬戎攻入镐京杀周幽王。晋文侯、郑武公立幽王过去的太子宜臼为平王,并东迁都城于雒邑,周室复兴。而晋、郑都是与周王室同为姬姓的诸侯国。

〔17〕龙兴:指当上皇帝。

〔18〕九国:指西汉初汉高祖刘邦分封兄弟子侄而形成的九个小王国。即楚、代、齐、荆、淮南、赵、梁、淮阴、燕。另外还有一个吴国,因始封时间最晚,始封国王刘濞又是代国始封国王刘喜的儿子,所以附于代国之下而不在九国之数。详见《汉书》卷十四《诸侯王表》。

〔19〕大宗:嫡系的长房。

〔20〕恶(wù)直丑正:厌恶和残害正直的人。

〔21〕实繁有徒:确实发展和拥有不少同党。以上两句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22〕惟:考虑。

〔23〕忧责碎首之负:忧思自己应承担的这种严重得即使粉碎头颅仍然难以抵偿的罪责。

〔24〕敢虑常宜:岂敢从常规来考虑。

〔25〕累息:因恐惧而喘息。

〔26〕输诚:贡献忠诚。

〔27〕六师:六军。

〔28〕率齐:率领和会同。义:义士。

〔29〕万分:万分之一的恩情。

〔30〕拜章:跪拜呈上表章。

〔31〕魏延(?—公元 234):传见本书卷四十。

〔32〕取荆州:关羽之死,使孙吴完全控制了荆州的主要区域,并将双方的疆域分界,从原来的湘水流域,向西调整到三峡山区。三峡一线从此成为蜀、吴双方的稳定疆域线,直至三国时期结束。

【裴注】

〔一〕郑玄注曰:“庶,众也;励,作也;叙,次序也。序九族而亲之,以众明作羽翼之臣也。”

〔二〕《典略》曰:“备于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

上一篇: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郡。先主引兵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遣黄权将兵迎张鲁;张鲁已降曹公。曹公使夏侯渊、张郃屯汉中,数数犯暴巴界。先主令张飞进兵宕渠,与郃等战于瓦口;破郃等,郃收兵还南郑。先主亦还成都。年,先主率诸将进兵汉中。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为曹公军所没。先主次于阳平关,与渊、郃等相拒。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山(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于上庸。秋,群下上《先王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百人上言曰:昔唐尧至圣,而凶在朝;周成仁贤,而国作难;高后称制,而诸吕窃命;孝昭幼冲,而上官逆谋:皆凭世宠,藉履国权,穷凶极乱,社稷几危。非大舜、周公、朱虚、博陆,则不能流放擒讨,安危定倾。伏惟陛下诞姿圣德,统理万邦;而遭厄运不造之艰。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久令陛下蒙尘忧厄,幽处虚邑;人神无主,遏绝王命;厌昧皇极,欲盗神器。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州牧宜城亭侯备,受朝爵秩,念在输力,以殉国难。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将安国家,克宁旧都。会承机事不密,令操游魂得遂长恶,残泯海内。臣等每惧王室大有阎乐之祸,小有定安之变;夙夜惴惴,战栗累息。昔在《虞书》,敦序族;周监代,封建同姓;《诗》著其义,历载长久。汉兴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诸吕之难,而成太宗之基。臣等以备肺腑枝叶,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弥乱;自操破于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爵号不显,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奉辞在外,
下一篇:年,魏文帝称尊号,改年曰“黄初”。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是后(在所)所在并言众瑞,日月相属。故议郎、阳泉亭侯刘豹,青衣侯向举,偏将军张裔、黄权,大司马属殷纯,益州别驾从事赵莋,治中从事杨洪,从事祭酒何宗,议曹从事杜琼,劝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等上言:“臣闻《河图》、《洛书》,经谶、纬;孔子所甄,验应自远。谨案《洛书甄曜度》曰:‘赤日德昌,世会备,合为帝际。’《洛书宝号命》曰:‘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洛书录运期》曰:‘侯杰争,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头,谁使主者玄且来。’《孝经钩命决录》曰:‘帝建会备。’臣父群未亡时,言西南数有黄气,直立数丈,见来积年;时时有景云祥风,从璇玑下来应之:此为异瑞。又年中,数有气如旗,从西竟东,中天而行;《图》、《书》曰‘必有天子出其方’。加是年太白、荧惑、填星,常从岁星相追。近汉初兴,星从岁星聚;岁星主义,汉位在西,义之上方:故汉法常以岁星候人主,当有圣主起于此州,以致中兴。时许帝尚存,故群下不敢漏言。顷者荧惑复追岁星,现在胃、昴、毕;昴、毕为天纲,《经》曰‘帝星处之,众邪消亡’。圣讳预睹,推揆期验;符合数至,若此非。臣闻圣王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故应际而生,与神合契。愿大王应天顺民,速即洪业,以宁海内。”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