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二十年〔1〕,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2〕”。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3〕。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4〕。
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5〕;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遣黄权将兵迎张鲁;张鲁已降曹公。
曹公使夏侯渊、张郃屯汉中,数数犯暴巴界〔6〕。先主令张飞进兵宕渠〔7〕,与郃等战于瓦口〔8〕;破郃等,〔郃〕收兵还南郑〔9〕。先主亦还成都。
二十三年〔10〕,先主率诸将进兵汉中。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为曹公军所没。先主次于阳平关,与渊、郃等相拒。
二十四年春〔11〕,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12〕,于定军山(势)作营〔13〕。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
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14〕!”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于上庸〔15〕。
秋,群下上《先王为汉中王表》于汉帝〔16〕,曰:
“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一〕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17〕:
昔唐尧至圣,而四凶在朝〔18〕;周成仁贤,而四国作难〔19〕;高后称制,而诸吕窃命〔20〕;孝昭幼冲,而上官逆谋〔21〕:皆凭世宠〔22〕,藉履国权〔23〕,穷凶极乱,社稷几危。非大舜、周公、朱虚、博陆〔24〕,则不能流放擒讨,安危定倾。伏惟陛下诞姿圣德,统理万邦;而遭厄运不造之艰〔25〕。董卓首难〔26〕,荡覆京畿;曹操阶祸〔27〕,窃执天衡〔28〕;皇后太子〔29〕,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30〕。久令陛下蒙尘忧厄,幽处虚邑〔31〕;人神无主,遏绝王命;厌昧皇极〔32〕,欲盗神器。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备,受朝爵秩,念在输力〔33〕,以殉国难。睹其机兆〔34〕,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将安国家,克宁旧都。会承机事不密,令操游魂得遂长恶〔35〕,残泯海内。臣等每惧王室大有阎乐之祸〔36〕,小有定安之变〔37〕;〔二〕夙夜惴惴,战栗累息。
昔在《虞书》〔38〕,敦序九族〔39〕;周监二代〔40〕,封建同姓;《诗》著其义〔41〕,历载长久。汉兴之初,割裂疆土〔42〕,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诸吕之难〔43〕,而成太宗之基〔44〕。臣等以备肺腑枝叶〔45〕,宗子藩翰〔46〕;心存国家,念在弥乱〔47〕;自操破于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48〕: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奉辞在外〔49〕,礼命断绝。昔河西太守梁统等值汉中兴〔50〕,限于山河〔51〕;位同权均,不能相率;咸推窦融以为元帅〔52〕,卒立效绩〔53〕,摧破隗嚣〔54〕。今社稷之难,急于陇、蜀〔55〕;操外吞天下,内残群僚;朝廷有萧墙之危〔56〕,而御侮未建〔57〕,可为寒心。
臣等辄依旧典,封备汉中王,拜大司马,董齐六军〔58〕,纠合同盟,扫灭凶逆;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59〕,虽死无恨!”
遂于沔阳设坛场〔60〕,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御王冠于先主。
【注释】
〔1〕二十年:建安二十年(公元 215)。
〔2〕使使:派遣使臣。当时承担这一使命的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见本书卷四《吴主传》。荆州:这里指当时荆州治所江陵所在的南郡。赤壁之战过后,刘备为了取得长江通道,以便溯江而上向益州扩展,就向孙权要求暂借长江流经的南郡。孙权也想利用刘备的力量在西线牵制曹操,以便集中力量应付曹操在东线淮南方向的进攻,于是在鲁肃的劝说下,把南郡出借给刘备。后世所谓的“借荆州”,其实是借南郡。刘备控制南郡后,即阻止孙权军队西上,自己径直染指益州。这时孙吴方面才感到失算,所以提出归还南郡的要求。但是,一旦归还南郡,刘备所控制的荆州南部四郡,就与刚取得的益州失去便利的水路联系,他当然不愿照办。在这种情况下,诉诸武力是必然结果。
〔3〕吕蒙(公元 178—219):传见本书卷五十四。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南郡有关羽率重兵镇守,进攻南面三郡是避实就虚。
〔4〕益阳:县名。县治在今湖南益阳市。
〔5〕东属:指属于孙权。下句的“西属”指属于刘备。这次争夺的结果,孙权新得到长沙、桂阳二郡,相当于用一个南郡换了两个郡,算是有所补偿。双方在荆州南部,大体是以湘水为分界。
〔6〕犯暴:侵犯。巴界:这里指与汉中接壤的巴西郡界。
〔7〕宕渠:县名。县治在今四川渠县东北。
〔8〕瓦口:地名。在今四川渠县东。
〔9〕南郑:县名。县治在今陕西汉中市。
〔10〕二十三年:建安二十三年(公元 218 )。
〔11〕二十四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12〕稍前:逐渐向前推进。
〔13〕定军:山名。在今陕西勉县城南约 5 公里,东西绵延数十公里,主峰约 800 米,是古代争夺汉中这一军事要地的著名古战场。后世曾有大量箭镞、铜铁蒺藜(俗称扎马钉)等古代兵器出土。
〔14〕汉川:汉中平原。即汉中郡。此后曹操决定撤军放弃汉中,是从军事地理角度作出的明智抉择。此后,曹魏凭借秦岭采取战略守势,绵绵秦岭成为三国时期最先形成的两国之间稳定疆域线,在军事地理上具有典型的意义。
〔15〕刘封:传见本书卷四十。申耽:事见本书卷四十《刘封传》。上庸:县名。县治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
〔16〕群下:群臣。
〔17〕平西将军:官名。领兵征伐。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四将军合称“四平”,地位在“四征”、“四镇”、“四安”之下。营司马:指左将军大营的司马。议曹从事:官名。益州州牧府的下属。负责参谋建议。刘备取得益州后,以本官左将军兼任益州牧,手下就有两套官属,分别属于左将军府和州牧府。军议中郎将:官名。负责参谋军事。这一官职属左将军府的系统。射援身兼两府的职务。军师将军:官名。刘备设置。既参谋军事,又领兵征伐。镇远将军:官名。领兵征伐。兴业将军:官名。领兵征伐。
〔18〕四凶:四个恶人。指浑沌、穷奇、梼杌(táo wù)、饕餮(tāo tiè)。尧未能处置他们,到舜执政时,才把四凶流放到远方。事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
〔19〕四国:指管叔、蔡叔、霍叔和武庚。前三人是周武王的弟弟,分别封在管、蔡、霍国。武王死,周成王继位,年幼,周公当国执政。三个王叔不服,伙同殷纣王的儿子武庚发动武装反抗,被周公平定。见《史记》卷四《周本纪》。
〔20〕高后:即吕后(前 241—前 180)。名雉,字娥姁。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曾帮助刘邦杀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其子刘盈继位为帝之后,她掌握实权,杀刘邦小妾戚氏及其子赵王如意。惠帝刘盈死,她临朝称制,成为王朝实际的皇帝。分封吕氏家族成员为王侯,并控制军队,又以亲信审食其为左丞相辅政。临朝称制八年,死后周勃等人消灭诸吕,迎立代王刘恒,即文帝。事详《史记》卷九、《汉书》卷三。称制:代行皇帝的职权。窃命:窃取王侯的爵位。
〔21〕孝昭:即西汉昭帝刘弗陵(前 94—前 74)。武帝的小儿子。前 87 至前 74 年在位。重用大将军霍光,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事详《汉书》卷七。上官:指上官桀(?—前 80)。字少叔。陇西郡上邽(今甘肃天水市)人。西汉武帝时,由普通侍从卫士升任太仆。武帝死前,提升他为左将军,与大将军霍光辅佐年幼的昭帝。后与霍光争权,以谋反罪被杀。事见《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孝昭上官皇后传》。
〔22〕世宠:前世的恩宠。
〔23〕藉履:践踏。
〔24〕朱虚:即朱虚侯刘章(?—前 175)。刘邦的孙子。吕后死,他是参与消灭吕氏势力的主要人物,曾亲手杀死吕产。汉文帝即位,封城阳王。传附《史记》卷五十二《齐悼惠王世家》。博陆:即博陆侯霍光(?—前 68)。字子孟。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人。西汉昭帝时任大司马、大将军,封博陆侯,执掌朝政。以谋反罪杀上官桀等。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不久废刘贺,改立宣帝。前后执政二十年,减轻民众负担,有利生产发展。传见《汉书》卷六十八。
〔25〕不造:不幸。
〔26〕董卓(?—公元 192):传见本书卷六。首难:首先制造灾难。
〔27〕阶祸:利用祸乱。
〔28〕天衡:王朝大权。
〔29〕皇后:指汉献帝皇后伏氏(?—公元 214)。名寿。琅邪郡东武(今山东诸城市)人。其父伏完,曾任辅国将军。伏氏曾与伏完密信,请他除灭曹操,伏完畏惧未行动。完死,事情泄露,伏氏及其所生二子均被杀。传见《后汉书》卷十下。
〔30〕民物:民众。
〔31〕虚邑:虚设的京城。指许县。
〔32〕厌昧:掩盖蒙蔽。皇极:皇家的准则。
〔33〕念在输力:念念不忘贡献力量。
〔34〕机兆:征兆。
〔35〕长(zhǎng)恶:继续滋长罪恶。
〔36〕阎乐:赵高的女婿。任咸阳令。秦末天下乱,受赵高之命,逼秦二世胡亥自杀。事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37〕定安:指刘婴(公元 4—?)。西汉平帝刘衎(kàn)的族侄。平帝死,无子。执政的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继承人,自己摄政。公元 9 年,即刘婴被立为继承人三年后,王莽称帝,废刘婴为定安公。事见《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
〔38〕《虞书》:指《尚书》中的《皋陶谟》一篇。记虞舜时事,故名。
〔39〕敦序九族:以宽厚的态度对待同姓宗族。这是《尚书·皋陶谟》中的话。所谓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身、子、孙、曾孙、玄孙九代同姓亲族。
〔40〕周监(jiān)二代:周朝向夏、商二朝看齐。
〔41〕诗著其义:《诗经》诗歌说明了这样做的意义。《诗经·板》的诗句对封建同姓的重要性有形象的说明。
〔42〕割裂:划分。
〔43〕折:挫败。
〔44〕太宗:即汉文帝。太宗是其庙号。
〔45〕肺腑枝叶:比喻同姓宗亲。
〔46〕宗子:皇族子弟。即同姓。藩翰:屏障。古人认为同姓是王室的屏障。
〔47〕弥:消除。
〔48〕九锡:天子赏赐建立了大功的诸侯的九种物品。详见本书卷一《武帝纪》建安十八年。
〔49〕奉辞:奉天子命令。这是假托的说法。
〔50〕河西:地区名。当时指今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梁统:字仲宁。安定郡乌氏(zhī,今甘肃平凉市西北)人。新莽末年,受更始帝刘玄委派,任酒泉郡太守。更始帝失败,赤眉军攻入长安,他与河西各郡太守起兵保卫辖地,并推举张掖属国都尉窦融为河西大将军,统率各军。后助东汉光武帝刘秀平定河西。传见《后汉书》卷三十四。
〔51〕限于山河:被山河限隔阻挡。
〔52〕窦融(前 16—公元 62):字周公,右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世代在河西地区任行政官吏。新莽末年,割据河西五郡。公元 32 年,帮助刘秀消灭隗嚣,归顺东汉王朝。后升任大司空,封安丰侯。传见《后汉书》卷二十三。
〔53〕效绩:功绩。
〔54〕隗嚣(?—公元 33):字季孟。天水郡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新莽末年,割据陇右的天水、武都、金城等郡,自称西州大将军。建武九年(公元 33),被汉军和窦融军击溃,忧病而死。传见《后汉书》卷十三。
〔55〕陇:指占领陇西的隗嚣。蜀:指割据益州称帝的公孙述。隗嚣曾向公孙述称臣,公孙述则派兵支持他抵抗东汉军队。
〔56〕萧墙:宫门内的小墙。起屏蔽作用。萧墙之内比喻内部。
〔57〕御侮:抵御外来欺侮(的手段或措施)。指王室宗亲的合力抵抗。
〔58〕董齐:监督整肃。六军:古代天子才设置六军。为了抬高刘备,所以称其属下军队为六军。
〔59〕矫罪:假托诏命之罪。
〔60〕沔阳:县名。在今陕西勉县东。今勉县城东四公里旧州铺,还有刘备称汉中王时的坛场遗址。
【裴注】
〔一〕《三辅决录注》曰:“援字文雄。扶风人也。其先本姓谢,与北地诸谢同族。始祖谢服为将军出征;天子以‘谢服’非令名,改为‘射’,子孙氏焉。兄坚,字文固。少有美名,辟公府,为黄门侍郎。献帝之初,三辅饥乱;坚去官,与弟援南入蜀依刘璋,璋以坚为长史。刘备代璋,以坚为广汉、蜀郡太守。援亦少有名行,太尉皇甫嵩贤其才而以女妻之。丞相诸葛亮以援为祭酒,迁从事中郎。卒官。”
〔二〕赵高使阎乐杀二世。王莽废孺子以为定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