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太元二年正月,封和为南阳王,遣之长沙〔1〕。〔一〕四月,权薨,诸葛恪秉政。恪即和妃张之舅也。妃使黄门陈迁,之建业上疏中宫〔2〕,并致问于恪〔3〕。临去,恪谓迁曰:“为我达妃〔4〕,期当使胜他人〔5〕。”此言颇泄。又恪有徙都意,使治武昌宫;民间或言欲迎和。
及恪被诛,孙峻因此夺和玺绶,徙新都〔6〕。又遣使者赐死。和与妃张辞别,张曰:“吉凶当相随,终不独生活也〔7〕!”亦自杀。举邦伤焉。
孙休立,封和子皓为乌程侯,自新都之本国〔8〕。
休薨,皓即阼〔9〕。其年,追谥父和曰文皇帝,改葬明陵〔10〕;置园邑二百家〔11〕,令、丞奉守〔12〕。后年正月,又分吴郡、丹杨九县为吴兴郡〔13〕,治乌程;置太守,四时奉祠〔14〕。
有司奏言,宜立庙京邑〔15〕。
宝鼎二年七月,使守大匠薛珝营立寝堂〔16〕,号曰“清庙”。十二月,遣守丞相孟仁、太常姚信等,备官僚、中军步骑二千人〔17〕,以灵舆、法驾〔18〕,东迎神于明陵。皓引见仁,亲拜送于庭。〔二〕
灵舆当至,使丞相陆凯,奉三牲祭于近郊〔19〕;皓于金城外露宿〔20〕。明日,望拜于东门之外。其翌日,拜庙荐祭〔21〕,歔欷悲感。比七日三祭〔22〕,倡技昼夜娱乐〔23〕。有司奏言:“祭不欲数〔24〕,数则黩〔25〕。宜以礼断情。”然后止。〔三〕
【注释】
〔1〕长沙:郡名。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
〔2〕之:前往。中宫:皇后宫。这里指皇后。当时皇帝孙亮的皇后是全氏,传见本书卷五十。
〔3〕问:问候。
〔4〕达:传达。
〔5〕期当:预定要。
〔6〕新都:郡名。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北。
〔7〕生活:生存活着。
〔8〕本国:本人的封国。指乌程县。县治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南。
〔9〕即阼:登上(宫殿)台阶。指当皇帝。
〔10〕明陵:陵墓名。在乌程县。
〔11〕园邑:这里指看守维护陵园的民户。
〔12〕令、丞:均为官名。负责守护陵园。
〔13〕九县:指乌程、永安、原乡、故鄣、安吉、余杭、临水、于潜、阳羡九县。
〔14〕祠:祭祀。
〔15〕京邑:京城。
〔16〕守:代理。大匠:官名。即将作大匠。负责宗庙、宫殿、陵墓等皇家工程的修建,兼管道路绿化。薛珝:传附本书卷五十三《薛综传》。寝堂:古代祭祀先辈的神庙分两部分。后面放置牌位和先辈遗物的地方为寝;前面举行祭祀的地方为堂,堂也称庙。
〔17〕孟仁:事见本书卷四十八《孙皓传》裴注引《吴录》。中军:京城的驻军。
〔18〕灵舆:载运神灵牌位的专车。法驾:皇帝的礼仪专车车队名。其车队组成及仪仗器物详见《续汉舆服志》上。
〔19〕三牲:三种祭祀用的牲畜。即牛、羊、猪。这三种牲畜组成的最高等级祭品,其专门名称叫太牢。
〔20〕金城:地名。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
〔21〕荐:祭祀时进献(礼品)。
〔22〕比(bì):接连。
〔23〕倡技:即倡伎。以表演音乐舞蹈为生的艺人。
〔24〕数(shuò):频繁。
〔25〕黩:亵渎(神灵)。古人有祭祀“亟则黩,黩则不敬”的说法,见《公羊传》桓公八年。亟音qì,也是频繁的意思。
【裴注】
〔一〕《吴书》曰:“和之长沙,行过芜湖,有鹊,巢于帆樯;故官僚闻之皆忧惨,以为樯末倾危,非久安之象。或言《鹊巢》之诗有‘积行累功以致爵位’之言,今王至德茂行,复受国土:傥神灵以此告悟人意乎?”
〔二〕《吴书》曰:“比仁还,中使手诏,日夜相继,奉问神灵起居动止。巫觋言,见和被服,颜色如平(生)日;皓悲喜涕泪,悉召公卿尚书,诣阙门下受赐。”
〔三〕《吴历》曰:“和四子:皓、德、谦、俊。孙休即位,封德钱唐侯,谦永安侯,俊拜骑都尉。皓在武昌,吴兴施但因民之不堪命,聚万余人;劫谦,将至秣陵,欲立之。未至三十里,住,择吉日,但遣使以谦命诏丁固、诸葛靓。靓即斩其使。但遂前到九里,固、靓出击,大破之。但兵裸身,无铠甲,临陈皆披散。谦独坐车中,遂生获之。固不敢杀,以状告皓;皓鸩之,母子皆死。俊,张承外孙。聪明辨惠,为远近所称。皓又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