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十一年春正月〔1〕,朱然城江陵。二月,地仍震〔2〕。〔一〕三月,宫成〔3〕。
夏四月,雨雹。云阳言黄龙现。
五月,鄱阳言白虎仁〔4〕。〔二〕诏曰:“古者圣王积行累善,修身行道,以有天下;故符瑞应之〔5〕,所以表德也。朕以不明,何以臻兹〔6〕?《书》云‘虽休勿休〔7〕’,公卿百司,其勉修所职,以匡不逮。”
十二年春三月〔8〕,左大司马朱然卒。四月,有两乌衔鹊,堕东馆。丙寅〔9〕,骠骑将军朱据领丞相,燎鹊以祭。〔三〕
十三年夏五月〔10〕,日至〔11〕,荧惑入南斗〔12〕。
秋七月,犯魁第二星而东〔13〕。八月,丹杨句容及故鄣、宁国诸山崩〔14〕,洪水溢。诏原逋责〔15〕,给贷种食〔16〕。废太子和〔17〕,处故鄣;鲁王霸,赐死。
冬十月,魏将文钦伪叛以诱朱异〔18〕;权遣吕据〔19〕,就异以迎钦。异等持重,钦不敢进。十一月,立子亮为太子〔20〕。遣军十万,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21〕。十二月,魏大将(军)王昶围南郡〔22〕,荆州刺史王基攻西陵〔23〕;遣将军戴烈、陆凯往拒之;皆引还。〔四〕
是岁,神人授书,告以改年、立后。
【注释】
〔1〕十一年:赤乌十一年(公元 248)。
〔2〕仍:频繁。
〔3〕宫:指上文所说的太初宫。
〔4〕仁:指不伤害人畜。
〔5〕符瑞:表明统治者受命于天的征兆和祥瑞。
〔6〕臻:达到。
〔7〕虽休勿休:虽已取得好成绩,但是不能自我满足。语出《尚书·吕刑》。
〔8〕十二年:赤乌十二年(公元 249)。
〔9〕丙寅:旧历初九日。
〔10〕十三年:赤乌十三年(公元 250 )。
〔11〕至:夏至或冬至。这里指前者。
〔12〕荧惑:星名。即火星。古代认为,荧惑出现在某一星区,与这一星区相对应的地上州国就会出现灾祸。南斗:星宿名。即二十八宿中北方玄武七宿的斗宿,有星六颗。古人认为与斗宿相应的是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即孙吴的中心区域。
〔13〕犯:古天文学术语。指地面上看到的移动星体对另一固定星体的接触。魁:古人把北斗七星中构成斗身的四颗星合称为魁。魁的第二颗星名叫天璇。
〔14〕故鄣:县名。县治在今浙江安吉县西北。宁国:县名。县治在今安徽宁国市西南。
〔15〕原:免除。逋责:拖欠的租税。
〔16〕种食:种子和粮食。
〔17〕废太子和:孙权立孙和为太子之后,又宠爱鲁王孙霸,这就促成孙霸积极夺取继承人的位置。朝廷大臣由此分裂为两派,各支持一方,斗争激烈,史称为“二宫构争”。其中,支持太子孙和的主要是出身江东世家大族的朝臣,以陆逊为首;支持鲁王孙霸的主要是从江北来的朝臣,以骠骑将军步骘为首。斗争的结果是孙和被废黜,孙霸被处死,陆逊一派的不少朝廷重臣受到严重打击,孙吴统治集团元气大伤。参见本书卷五十七《朱据传》、卷五十八《陆逊传》、卷五十九《孙和传》与《孙霸传》,以及拙著《魏晋南朝江东世家大族述论》上篇第二章。
〔18〕文钦(?—公元 258):事见本书卷二十八《诸葛诞传》。朱异(?—公元 257):传附本书卷五十六《朱桓传》。
〔19〕吕据(?—公元256):传附本书卷五十六《吕范传》。
〔20〕亮:即孙亮(公元 243—260)。传见本书卷四十八。
〔21〕堂邑:地名。在今江苏南京市六合区北。涂(chú)塘:堤堰名。在今江苏南京市六合区西。当时吴军在涂水下游快要入长江处筑堤堰蓄水,淹没长江北岸的沿江地带。阻止魏军南下,保护江南的建业地区。
〔22〕王昶(?—公元 259):传见本书卷二十七。
〔23〕荆州:当时魏、吴各占原东汉荆州的一部分,于是各置荆州。曹魏荆州的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王基(?—公元 261):传见本书卷二十七。
【裴注】
〔一〕《江表传》载:“权诏曰:‘朕以寡德,过奉先祀;莅事不聪,获谴灵祇:夙夜祗戒,若不终日。群僚其各厉精思朕过失,勿有所讳。’”
〔二〕《瑞应图》曰:“白虎仁者,王者不暴虐,则仁虎不害也。”
〔三〕《吴录》曰:“六月戊戌,宝鼎出临平湖。八月癸丑,白鸠现于章安。”
〔四〕庾阐《扬都赋》注曰:“烽火:以炬置孤山头,皆缘江相望;或百里,或五十、三十里;寇至,则举以相告,一夕可行万里。孙权时,合暮,举火于西陵;鼓三竟,达吴郡南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