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年春正月,诏曰:“夫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不肖者勉而致之。世治道泰,上下无事,君子不夺人情,故年不逮孝子之门;至于有事,则杀礼以从宜,腰绖而处事。故圣人制法,有礼无时则不行。遭丧不奔,非古也;盖随时之宜,以义断恩也。前故设科:长吏在官,当须交代。而故犯之;虽随纠坐,犹已废旷。方事之殷,国家多难;凡在官司,宜各尽节,先公后私:而不恭承,甚非谓也!中外群僚,其更平议;务令得中,详为节度。”顾谭议,以为:“奔丧立科,轻则不足以禁孝子之情,重则本非应死之罪。虽严刑益设,违夺必少;若偶有犯者,加其刑则恩所不忍,有减则法废不行。愚以为长吏在远,苟不告语,势不得知。比选代之间,若有传者,必加大辟。则长吏无废职之负,孝子无犯重之刑。”将军胡综议,以为:“丧纪之礼,虽有典制;苟无其时,所不得行。方今戎事,军国异容;而长吏遭丧,知有科禁,公敢干突;苟念闻忧不奔之耻,不计为臣犯禁之罪:此由科防本轻所致。忠节在国,孝道立家;出身为臣,焉得兼之!故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若故违犯,有罪无赦。以杀止杀:行之人,其后必绝。”丞相雍奏,从大辟。其后,吴令孟宗丧母奔赴,已,而自拘于武昌,以听刑。陆逊陈其素行,因为之请;权乃减宗等,后不得以为比:因此遂绝。月,陆逊讨彭旦等。其年,皆破之。冬月,遣卫将军全琮袭安,不克。诸葛恪平山越事毕,北屯庐江。

【原文】

六年春正月〔1〕,诏曰:“夫三年之丧〔2〕,天下之达制〔3〕,人情之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4〕,不肖者勉而致之〔5〕。世治道泰,上下无事,君子不夺人情,故三年不逮孝子之门〔6〕;至于有事,则杀礼以从宜〔7〕,腰绖而处事〔8〕。故圣人制法,有礼无时则不行〔9〕。遭丧不奔,非古也;盖随时之宜,以义断恩也。前故设科:长吏在官〔10〕,当须交代〔11〕。而故犯之〔12〕;虽随纠坐〔13〕,犹已废旷〔14〕。方事之殷〔15〕,国家多难;凡在官司〔16〕,宜各尽节,先公后私:而不恭承,甚非谓也〔17〕!中外群僚,其更平议〔18〕;务令得中,详为节度。”

顾谭议〔19〕,以为:“奔丧立科〔20〕,轻则不足以禁孝子之情,重则本非应死之罪。虽严刑益设〔21〕,违夺必少〔22〕;若偶有犯者,加其刑则恩所不忍,有减则法废不行。愚以为长吏在远,苟不告语〔23〕,势不得知。比选代之间〔24〕,若有传者〔25〕,必加大辟〔26〕。则长吏无废职之负〔27〕,孝子无犯重之刑〔28〕。”

将军胡综议〔29〕,以为:“丧纪之礼〔30〕,虽有典制;苟无其时,所不得行。方今戎事,军国异容〔31〕;而长吏遭丧,知有科禁,公敢干突〔32〕;苟念闻忧不奔之耻〔33〕,不计为臣犯禁之罪:此由科防本轻所致。忠节在国,孝道立家;出身为臣,焉得兼之!故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若故违犯,有罪无赦。以杀止杀:行之一人,其后必绝。”

丞相雍奏,从大辟。其后,吴令孟宗丧母奔赴〔34〕,已,而自拘于武昌,以听刑。陆逊陈其素行,因为之请;权乃减宗一等〔35〕,后不得以为比:因此遂绝。

二月,陆逊讨彭旦等。其年,皆破之。

冬十月,遣卫将军全琮袭六安〔36〕,不克。诸葛恪平山越事毕,北屯庐江。

【注释】

〔1〕六年:嘉禾六年(公元 237)。

〔2〕三年之丧:指父母死后儿子要在家服丧三年的传统制度。以下这段史文,记载关于在职官员父母死时是否应当立即弃官回家服丧的议论,实际上是一个忠孝发生矛盾时把哪一个置于首位的问题。东汉以来家族势力扩张,士大夫的家族观念增强。另一方面,君主则希望臣下为自己贡献一切,以强化君权。于是,忠与孝,君主与父母,究竟谁先谁后即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魏晋士大夫常常议论这一问题,称为“君父先后论”。

〔3〕达制:通行的制度。

〔4〕割:割舍。

〔5〕勉:勉强。

〔6〕逮:及。指前往。

〔7〕杀:削减。

〔8〕腰绖(dié ):腰上系着拴丧服的麻带。指穿着丧服。

〔9〕无时:没有适当的时机。

〔10〕在官:指在任上而父母去世。

〔11〕当须交代:应当等到代替的人到达接替职务之后(才能离开)。

〔12〕故:依旧。

〔13〕纠坐:(擅自离职者受到)纠举和惩处。

〔14〕废旷:荒废耽误(了公务)。

〔15〕方:正当。殷:多。

〔16〕官司:官府。

〔17〕非谓:不成道理。

〔18〕平议:衡量议论。

〔19〕顾谭:传附本书卷五十二《顾雍传》。

〔20〕立科:设立(禁止擅自离职回家奔丧的)法令条款。

〔21〕益设:增设。

〔22〕违夺:违犯。

〔23〕告语:告知(本人)。

〔24〕比(bì):等到。选代:官员的选用替代。

〔25〕传:指传播某人父母死亡的消息。

〔26〕大辟:死刑。

〔27〕负:过失。

〔28〕犯重:触犯属于重罪的法令条文。

〔29〕胡综(?—公元 237):传见本书卷六十二。

〔30〕丧纪:丧事。

〔31〕军国异容:处理紧急军机与处理国家日常行政事务的情况不同。

〔32〕干突:触犯。

〔33〕苟念:只是考虑。

〔34〕孟宗:即孟仁。事见本书卷四十八《孙皓传》裴注引《吴录》。

〔35〕减宗一等:判决孟宗比死刑只轻一等的刑罚。即髡刑。

〔36〕卫将军:官名。属高级军职。领兵征伐。

下一篇:赤乌元年春,铸当千大钱。夏,吕岱讨庐陵贼;毕,还陆口。秋月,武昌言麒麟现。有司奏言:“麒麟者,太平之应,宜改年号。”诏曰:“间者赤乌集于殿前,朕所亲见。若神灵以为嘉祥者,改年宜以赤乌为元。”群臣奏曰:“昔武王伐纣,有赤乌之祥;君臣观之,遂有天下:圣人书策,载述最详者。以为近事既嘉,亲见又明也。”于是改年。步夫人卒,追赠皇后。初,权信任校事吕壹。壹性苛惨,用法深刻。太子登数谏,权不纳,大臣由是莫敢言。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乃使中书郎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时事所当损益。礼还,复有诏责数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曰:“袁礼还,云与子瑜、子山、义封、定公相见,并咨以时事当有所先后。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陈;悉推之伯言、承明。伯言、承明见礼,泣涕恳恻,辞旨辛苦;至乃怀执危怖,有不自安之心。闻此怅然,深自刻怪!何者?夫惟圣人能无过行,明者能自见耳。人之举措,何能悉中?独当己有以伤拒众意,忽不自觉,故诸君有嫌难耳;不尔,何缘乃至于此乎?自孤兴军年,所役赋凡百皆出于民。天下未定,孽类犹存;士民勤苦,诚所贯知。然劳百姓,事不得已耳!与诸君从事,自少至长,发有色;以谓表里足以明露,公私分计,足用相保。尽言直谏,所望诸君;拾遗补阙,孤亦望之。昔卫武公年过志壮,勤求辅弼,每独叹责。且布衣韦带,相与交结;分成好合,尚污垢不异。今日诸君,与孤从事;虽君臣义存,犹谓骨肉不复是过;荣福喜戚,相与共之!忠不匿情,智无遗计;事统是非,诸君岂得从容而已哉!同船济水,将谁与易?齐桓,诸侯之霸者耳:有善管子未尝不叹,有过未尝不谏;谏而不得,终谏不止。今孤自省无桓公之德,而诸君谏诤未出于口,仍执嫌难。以此言之,孤于齐桓良优,未知诸君于管子何如耳!久不相见,因事当笑。共定大业,整齐天下,当复有谁?凡百事要,所当损益;乐闻异计,匡所不逮。”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