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三年春正月〔1〕,诏曰:“兵久不辍,民困于役,岁或不登〔2〕。其宽诸逋〔3〕,勿复督课〔4〕。”
夏五月,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5〕;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阴〕〔6〕;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是时蜀相诸葛亮出武功〔7〕,权谓魏明帝不能远出;而帝遣兵助司马宣王拒亮〔8〕,自率水军东征。未至寿春,权退还,孙韶亦罢。
秋八月,以诸葛恪为丹杨太守〔9〕,讨山越。九月朔〔10〕,陨霜伤谷。
冬十一月,太常潘濬平武陵蛮夷事毕,还武昌。诏复曲阿为云阳,丹徒为武进〔11〕。庐陵贼李桓、罗厉等为乱〔12〕。
四年夏〔13〕,遣吕岱讨桓等。
秋七月,有雹。魏使以马求易珠玑、翡翠、玳瑁〔14〕。权曰:“此皆孤所不用,而可得马;何苦而不听其交易?”
五年春〔15〕,铸大钱,一当五百。诏使吏民输铜〔16〕,计铜畀直〔17〕;设盗铸之科〔18〕。(二)〔三〕月,武昌言甘露降于礼宾殿。辅吴将军张昭卒〔19〕。中郎将吾粲获李桓〔20〕;将军唐咨〔21〕,获罗厉等。自十月不雨,至于夏。
冬十月,彗星现于东方〔22〕。鄱阳贼彭旦等为乱。
【注释】
〔1〕三年:嘉禾三年(公元 234)。
〔2〕岁:收成。登:丰足。
〔3〕逋(bū):拖欠的(租税)。
〔4〕督课:督促征收。
〔5〕沔口:地名。在今湖北武汉市汉水入长江处。
〔6〕孙韶(?—公元 241):传见本书卷五十一。张承(公元 178—244):传附本书卷五十二《张昭传》。淮阴:县名。县治在今江苏淮安市西南。
〔7〕武功:县名。县治在今陕西武功县西。
〔8〕司马宣王:即司马懿(公元 179—251)。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受封晋王后,追尊其父为宣王,其兄司马师为景王。陈寿的《三国志》写于西晋,所以这样称呼。事详《晋书》卷一。
〔9〕诸葛恪(公元 203—253):传见本书卷六十四。
〔10〕朔:每月初一日。
〔11〕丹徒:县名。县治在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东南。
〔12〕罗厉:据本书卷六十《吕岱传》,当时罗厉在交州的南海郡起兵,与起兵于扬州庐陵郡的李桓远隔千里。这里史文同列在庐陵郡之下,疑有误。
〔13〕四年:嘉禾四年(公元 235)。
〔14〕易:交换。玑:不圆的珠叫玑。玳瑁(dài mào):一种大海龟。有褐黄色带斑点的外壳,可用来观赏或制作工艺品。
〔15〕五年:嘉禾五年(公元 236)。
〔16〕输:交送。
〔17〕畀直:付给价钱。
〔18〕盗铸之科:惩治私自铸钱的条例。
〔19〕辅吴将军:官名。孙吴设置。对政事提出建议,无固定任务。属于闲职。
〔20〕吾粲:传见本书卷五十七。
〔21〕唐咨(?—公元 258):传附本书卷二十八《诸葛诞传》。
〔22〕彗星:带有偏向一侧的光芒尾巴的流星。古人认为彗星出现是不祥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