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二年春正月〔1〕,曹真分军据江陵中州〔2〕。是月,城江夏山〔3〕。改《四分》〔4〕,用《乾象历》〔5〕。〔一〕三月,曹仁遣将军常雕等,以兵五千,乘油船〔6〕,晨渡濡须中州;仁子泰,因引军急攻朱桓,桓兵拒之;遣将军严圭等击破雕等。是月,魏军皆退。
夏四月,权群臣劝即尊号〔7〕,权不许。〔二〕刘备薨于白帝。〔三〕五月,曲阿言甘露降。先是,戏口守将晋宗,杀将王直,以众叛如魏;魏以为蕲春太守,数犯边境。六月,权令将军贺齐,督麋芳、刘邵等,袭蕲春;邵等生虏宗。
冬十一月,蜀使中郎将邓芝〔8〕,来聘。〔四〕
三年夏〔9〕,遣辅义中郎将张温,聘于蜀〔10〕。
秋八月,赦死罪。九月,魏文帝出广陵,望大江。曰:“彼有人焉,未可图也!”乃还。〔五〕
四年夏五月〔11〕,丞相孙邵卒。〔六〕六月,以太常顾雍为丞相〔12〕。〔七〕
〔秋七月,〕皖口言木连理〔13〕。
冬十二月,鄱阳贼彭绮自称将军,攻没诸县,众数万人。
是岁,地连震。〔八〕
【注释】
〔1〕二年:黄武二年(公元 233)。
〔2〕中州:江河中的洲岛。这里指当时江陵西面长江中的百里洲。
〔3〕山:此处当指江夏郡治所沙羡县所在的夏口山。即令湖北武汉市武昌区长江南岸的蛇山。当时有夏水北流至山下注入长江,故名夏口。孙权开始在此设置军事据点,加强长江中游的防御,从此成为兵家必争的要地。此后闻名天下的黄鹤楼,即由这一军事据点演变而来。
〔4〕四分:历法名。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开始施用《太初历》。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 85)改用《四分历》。
〔5〕乾象历:历法名。东汉末年历法家刘洪所制定,是对《四分历》的改进。两种历法的岁首月份相同,但每月的初一日和闰月的安排不尽相同。
〔6〕油船:装设有油脂浸涂的防护板的战船。防护板起抵御刀箭等兵器进攻的作用。
〔7〕即尊号:指称帝。
〔8〕邓芝(?—公元251):传见本书卷四十五。
〔9〕三年:黄武三年(公元 224 )。
〔10〕辅义中郎将:官名。领兵征伐,或临时充当使臣。张温:传见本书卷五十七。这一张温与本书卷四十六《孙坚传》中的张温是两个人。
〔11〕四年:黄武四年(公元 225)。
〔12〕顾雍:(公元 168—243):传见本书卷五十二。
〔13〕皖口:地名。在今安徽安庆市西。是长江北岸支流皖水入长江处。木连理:不同根的树木其枝干合长在一起。古代把这视为吉祥的征兆。
【裴注】
〔一〕《江表传》曰:“权推五德之运,以为土行;用未祖、辰腊。”
《志林》曰:“土行以辰腊,得其数矣。土盛于戌,而以未祖,其义非也。土生于未,故未为坤初。是以《月令》:‘建未之月,祀黄精于郊,祖用其盛。’今祖用其始,岂应运乎?”
〔二〕《江表传》曰:“权辞让曰:‘汉家堙替,不能存救;亦何心而竞乎!’群臣称天命符瑞,固重以请;权未之许,而谓将相曰:‘往年孤以玄德方向西鄙,故先命陆逊选众以待之。闻北部分,欲以助孤,孤内嫌其有挟;若不受其拜,是相折辱而促其速发,便当与西俱至,二处受敌,于孤为剧:故自抑按,就其封王。低屈之趣,诸君似未之尽:今故以此相解耳。’”
〔三〕《吴书》曰:“权遣立信都尉冯熙聘于蜀,吊备丧也。熙字子柔。颍川人。冯异之后也。权之为车骑,熙历东曹掾。使蜀还,为中大夫。后使于魏,文帝问曰:‘吴王若欲修宿好,宜当厉兵江关,悬旍巴蜀;而闻复遣修好,必有变故!’熙曰:‘臣闻西使直报问,且以观衅,非有谋也。’又曰:‘闻吴国比年灾旱,人物凋损;以大夫之明,观之何如?’熙对曰:‘吴王体量聪明,善于任使;赋政施役,每事必咨;教养宾旅,亲贤爱士;赏不择怨仇,而罚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怀德,惟忠与义。带甲百万,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所谓金城汤池,强富之国也。以臣观之:轻重之分,未可量也!’帝不悦,以陈群与熙同郡,使群诱之;啖以重利,熙不为回。送至摩陂,欲困苦之。后又召还,未至;熙惧见迫不从,必危身辱命,乃引刀自刺,〔中乳房。〕御者觉之,不得死。权闻之,垂涕曰:‘此与苏武何异!’竟死于魏。”
〔四〕《吴历》曰:“蜀致马二百匹,锦千端,及方物。自是之后,聘使往来,以为常。吴亦致方土所出,以答其厚意焉。”
〔五〕干宝《晋纪》曰:“魏文帝之在广陵,吴人大骇。乃临江为疑城,自石头至于江乘;车以木桢,衣以苇席,加采饰焉:一夕而成。魏人自江西望,甚惮之,遂退军。权令赵达算之,曰:‘曹丕走矣!虽然,吴衰庚子岁。’权曰:‘几何?’达屈指而计之,曰:‘五十八年。’权曰:‘今日之忧,不暇及远:此子孙事也!’”《吴录》曰:“是岁,蜀主又遣邓芝来聘,重结盟好。权谓芝曰:‘山民作乱,江边守兵多撤;虑曹丕乘空弄态,而反求和。议者以为:“内有不暇,幸来求和,于我有利;宜当与通,以自辨定。”恐西州不能明孤赤心,用致嫌疑。孤土地边外,间隙万端;而长江巨海,皆当防守;丕观衅而动,惟不见便:宁得忘此,复有他图!’”
〔六〕《吴录》曰:“邵字长绪。北海人。长八尺。为孔融功曹,融称曰:‘廊庙才也!’从刘繇于江东。及权统事,数陈便宜;以为应纳贡聘,权即从之。拜庐江太守,迁车骑长史。黄武初,为丞相,威远将军,封阳羡侯。张温、暨艳奏其事,邵辞位请罪;权释令复职。年六十三卒。”《志林》曰:“吴之创基,邵为首相;史无其传,窃常怪之。尝问刘声叔。声叔,博物君子也,云:‘推其名位,自应立传。项竣、(吴)〔丁〕孚时,已有注记此,云“与张惠恕不能”。后韦氏作史,盖惠恕之党,故不见书。’”
〔七〕《吴书》曰:“以尚书令陈化为太常。化字元耀。汝南人。博览众书,气干刚毅;长七尺九寸,雅有威容。为郎中令,使魏。魏文帝因酒酣,嘲问曰:‘吴、魏峙立,谁将平一海内者乎?’化对曰:‘《易》称帝出乎震;加闻先哲知命旧说,紫盖黄旗,运在东南。’帝曰:‘昔文王以西伯王天下,岂复在东乎?’化曰:‘周之初基,太伯在东;是以文王,能兴于西。’帝笑,无以难,心奇其辞。使毕当还,礼送甚厚。权以化奉命光国,拜犍为太守,置官属。顷之,迁太常,兼尚书令。正色立朝,(劝)〔敕〕子弟:废田业,绝治产;仰官廪禄,不与百姓争利。妻早亡,化以古事为鉴,乃不复娶。权闻而贵之,以其年壮,敕宗正:妻以宗室女;化固辞以疾,权不违其志。年出七十,乃上疏乞骸骨。遂爰居章安,卒于家。长子炽,字公熙。少有志操,能计算。卫将军全琮表称炽任大将军〔掾〕;赴召,道卒。”
〔八〕《吴录》曰:“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兵有十余万,旌旗弥数百里,有渡江之志。权严设固守。时大寒,冰,舟不得入江。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遂归。孙韶又遣将高寿等,率敢死之士五百人,于径路夜要之。帝大惊;寿等获副车、羽盖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