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濊〔貊〕,南与辰韩,北与高句丽、沃沮接,东穷大海,今朝鲜之东皆其地也;户二万。
昔箕子既适朝鲜〔1〕,作八条之教以教之〔2〕;无门户之闭,而民不为盗。其后四十余世,朝鲜侯(淮)〔准〕,僭号称王。陈胜等起〔3〕,天下叛秦,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燕人卫满,魋结夷服〔4〕,复来王之。汉武帝伐灭朝鲜,分其地为四郡。自是之后,胡、汉稍别。
无大君长;自汉以来,其官有侯邑君、三老,统主下户。其耆老旧自谓与句丽同种。其人性愿悫〔5〕,少嗜欲,有廉耻,不请(句丽)〔丐〕〔6〕。言语法俗大抵与句丽同,衣服有异。男女衣,皆著曲领;男子系银花,广数寸,以为饰。自单单大山岭以西属乐浪;自岭以东七县,都尉主之:皆以濊为民。后省都尉,封其渠帅为侯;今不耐濊,皆其种也。汉末更属句丽。
其俗重山川,山川各有部分,不得妄相涉入。同姓不婚。多忌讳,疾病死亡,辄捐弃旧宅〔7〕,更作新居。有麻布,蚕桑作绵。晓候星宿〔8〕,豫知年岁丰约。不以珠玉为宝。常用十月节祭天,昼夜饮酒歌舞,名之为“舞天”;又祭虎以为神。其邑落相侵犯,辄相罚责生口牛马〔9〕,名之为“责祸”。杀人者偿死,少寇盗。作矛长三丈,或数人共持之,能步战。乐浪檀弓出其地。其海出班鱼皮。土地饶文豹〔10〕;又出果下马,汉桓时献之〔11〕。〔一〕
正始六年,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以岭东濊属句丽〔12〕,兴师伐之。不耐侯等举邑降。其八年〔13〕,诣阙朝贡;诏更拜不耐濊王。居处杂在民间,四时诣郡朝渴。二郡有军征赋调,供给役使,遇之如民〔14〕。
【注释】
〔1〕箕子:商朝贵族。纣王的父辈,曾官太师。封地在箕(今山西太谷县东北)。曾劝谏纣王,纣王不听,把他囚禁起来。周武王灭商,被释放。事见《史记》卷三《殷本纪》。适:到。箕子到朝鲜,载《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八下。
〔2〕八条之教:八条教令的部分内容,也见《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八下。
〔3〕陈胜(?—前208):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人。贫苦农民出身。秦二世元年(前 209),被征调到北方戍守边境,同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刘村集)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起义军迅速扩大,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县)建立张楚政权,被推选为王。后战败,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涡阳县东南)时被杀。传见《史记》卷四十八、《汉书》卷三十一。
〔4〕魋(chuí)结:绾成椎形的发髻。
〔5〕愿悫(què):老实忠厚。
〔6〕请丐:乞求。
〔7〕捐弃:抛弃。
〔8〕晓:懂得。
〔9〕生口牛马:活的牛马。
〔10〕饶:多。文豹:皮毛有花纹的豹。
〔11〕汉桓:即东汉桓帝。
〔12〕岭:即上文提到的单单大岭。
〔13〕八年:正始八年(公元 247)。
〔14〕遇之如民:对待他们如同普通百姓。
【裴注】
〔一〕臣松之按: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故谓之“果下”。见《博物志》、《魏都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