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极。其土地多山险。其人形似夫余,言语不与夫余、句丽同。有谷、牛、马、麻布。人多勇力。无大君长,邑落各有大人。处山林之间,常穴居;大家深梯,以多为好。土气寒,剧于夫余。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猪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隐其前后,以蔽形体。其人不洁,作溷在中央,人围其表居。其弓长尺,力如弩;矢用楛,长尺寸,青石为镞:古之肃慎氏之国也。善射,射人皆入(因)目;矢施毒,人中皆死。出赤玉、好貂,今所谓挹娄貂是也。自汉以来,臣属夫余;夫余责其租赋重,以黄初中叛之。夫余数伐之,其人众虽少,所在山险;邻国人畏其弓矢,卒不能服也。其国便乘船寇盗,邻国患之。东夷饮食类皆用俎豆,唯挹娄不,法俗最无纲纪也。

【原文】

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极。其土地多山险。其人形似夫余,言语不与夫余、句丽同。有五谷、牛、马、麻布。人多勇力。无大君长,邑落各有大人。处山林之间,常穴居;大家深九梯,以多为好。土气寒,剧于夫余〔1〕。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猪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隐其前后,以蔽形体。其人不洁,作溷在中央〔2〕,人围其表居。其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3〕,长尺八寸,青石为镞:古之肃慎氏之国也。善射,射人皆入(因)〔目〕;矢施毒,人中皆死。出赤玉、好貂,今所谓挹娄貂是也。

自汉以来,臣属夫余;夫余责其租赋重,以黄初中叛之。夫余数伐之,其人众虽少,所在山险;邻国人畏其弓矢,卒不能服也。其国便乘船寇盗,邻国患之。东夷饮食类皆用俎豆〔4〕,唯挹娄不,法俗最无纲纪也。

【注释】

〔1〕剧于:胜过。

〔2〕溷(hùn):厕所。

〔3〕楛(hù):一种短而直的灌木。

〔4〕类:大多。

下一篇:濊貊,南与辰韩,北与高句丽、沃沮接,东穷大海,今朝鲜之东皆其地也;户万。昔箕子既适朝鲜,作条之教以教之;无门户之闭,而民不为盗。其后余世,朝鲜侯(淮)准,僭号称王。陈胜等起,天下叛秦,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燕人卫满,魋结夷服,复来王之。汉武帝伐灭朝鲜,分其地为郡。自是之后,胡、汉稍别。无大君长;自汉以来,其官有侯邑君、老,统主下户。其耆老旧自谓与句丽同种。其人性愿悫,少嗜欲,有廉耻,不请(句丽)丐。言语法俗大抵与句丽同,衣服有异。男女衣,皆著曲领;男子系银花,广数寸,以为饰。自单单大山岭以西属乐浪;自岭以东县,都尉主之:皆以濊为民。后省都尉,封其渠帅为侯;今不耐濊,皆其种也。汉末更属句丽。其俗重山川,山川各有部分,不得妄相涉入。同姓不婚。多忌讳,疾病死亡,辄捐弃旧宅,更作新居。有麻布,蚕桑作绵。晓候星宿,豫知年岁丰约。不以珠玉为宝。常用月节祭天,昼夜饮酒歌舞,名之为“舞天”;又祭虎以为神。其邑落相侵犯,辄相罚责生口牛马,名之为“责祸”。杀人者偿死,少寇盗。作矛长丈,或数人共持之,能步战。乐浪檀弓出其地。其海出班鱼皮。土地饶文豹;又出果下马,汉桓时献之。正始年,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以岭东濊属句丽,兴师伐之。不耐侯等举邑降。其年,诣阙朝贡;诏更拜不耐濊王。居处杂在民间,时诣郡朝渴。郡有军征赋调,供给役使,遇之如民。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