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书》称“东渐于海〔1〕,西被于流沙〔2〕”;其九服之制〔3〕,可得而言也。然荒域之外,重译而至〔4〕,非足迹车轨所及,未有知其国俗殊方者也〔5〕。自虞暨周,西戎有白环之献〔6〕,东夷有肃慎之贡;皆旷世而至,其遐远也如此。及汉氏遣张骞使西域〔7〕,穷河源〔8〕,经历诸国,遂置都护以总领之〔9〕;然后西域之事具存,故史官得详载焉。
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10〕,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而公孙渊仍父祖三世有辽东〔11〕,天子为其绝域〔12〕,委以海外之事;遂隔断东夷〔13〕,不得通于诸夏。
景初中,大兴师旅,诛渊;又潜军浮海,收乐浪、带方之郡〔14〕;而后海表谧然,东夷屈服。其后高句丽背叛,又遣偏师致讨〔15〕,穷追极远;逾乌丸、(骨)〔丸〕都,过沃沮,践肃慎之庭,东临大海。长老说有异面之人〔16〕,近日之所出;遂周观诸国,采其法俗,小大区别,各有名号,可得详纪。
虽夷狄之邦,而俎豆之象存〔17〕。中国失礼〔18〕,求之四夷〔19〕,犹信〔20〕。故撰次其国,列其同异,以接前史之所未备焉。
【注释】
〔1〕渐:到达。
〔2〕被于:及于。流沙:西部的沙漠地带。这两句出自《尚书·禹贡》。
〔3〕九服:京都以外的九等地区。由近到远,依次为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见《周礼·夏官·职方氏》。
〔4〕重(chóng)译:通过中间语言转译。
〔5〕殊方:异域。这里指确切的地理方位。
〔6〕白环:白玉环。传说在虞舜时,西方曾来献白玉环,见《艺文类聚》卷六十七引《世本》。
〔7〕张骞(?—前 114):汉中郡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前 139 年,受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约同夹击匈奴。越过葱岭,历大宛、康居、大月支、大夏等国,途中被匈奴扣留,历时十三年才回到长安。前 119 年,再度奉武帝命出使乌孙,并派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国。以功任大行,封博望侯。他对开通西域贡献巨大。传见《史记》卷一百一十一、《汉书》卷六十一。西域:地区名。狭义的西域指葱岭以东、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广义的西域,则指凡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部和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非洲北部等。
〔8〕河:黄河。
〔9〕都护:官名。即西域都护。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开始设置。负责管理西域各国。治所西汉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东),东汉在它乾城(今新疆新和县南)。
〔10〕龟(qiū)兹: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于阗(tián):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和田市一带。康居:西域古国名。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乌孙:西域古国名。汉代在今新疆伊犁河和吉尔吉斯国伊塞克湖一带,建都赤谷城(今吉尔吉斯国伊什提克市)。疏勒: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喀什市一带。月氏(zhī):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带。鄯善: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若羌县一带。车师: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一带。分前后二部。前部的中心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后部的中心在务涂谷城(今新疆奇台县西南)。
〔11〕仍:继承。
〔12〕绝域:极远的地方。
〔13〕东夷:指东北方的各少数族。
〔14〕乐浪:郡名。治所在今朝鲜平壤市南。带方:郡名。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北道沙里院市东南。
〔15〕偏师:非主力部队。当时出动的是度辽将军毌丘俭率领的幽州地方军队一万人。见本书卷二十八《毌丘俭传》。
〔16〕异面之人:指本卷后文《东沃沮传》所说颈项上又长有一副脸孔的怪人。
〔17〕俎豆:祭祀或饮宴时盛装食品的两种容器。这里以俎豆之象指由中原传到夫余等国去的礼仪风俗。
〔18〕失礼:礼仪失传。
〔19〕求之四夷:从四方的少数族当中访求。
〔20〕信: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