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鲜卑。步度根既立,众稍衰弱;中兄扶罗韩亦别拥众数万为大人。建安中,太祖定幽州,步度根与轲比能等因乌丸校尉阎柔上贡献。后代郡乌丸能臣氐等叛,求属扶罗韩;扶罗韩将万余骑迎之。到桑干,氐等议,以为扶罗韩部威禁宽缓,恐不见济;更遣人,呼轲比能。比能即将万余骑到,当共盟誓;比能便于会上杀扶罗韩,扶罗韩子泄归泥及部众悉属比能。比能自以杀归泥父,特又善遇之。步度根由是怨比能。文帝践阼,田豫为乌丸校尉,持节,并护鲜卑,屯昌平。步度根遣使献马,帝拜为王。后数与轲比能更相攻击,步度根部众稍寡弱,将其众万余落保太原、雁门郡。步度根乃使人招呼泄归泥曰:“汝父为比能所杀,不念报仇,反属怨家。今虽厚待汝,是欲杀汝计也;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由是归泥将其部落逃归步度根,比能追之弗及。至黄初年,步度根诣阙贡献,厚加赏赐;是后心守边,不为寇害。而轲比能众遂强盛。明帝即位,务欲绥和戎狄,以息征伐,羁縻两部而已。至青龙元年,比能诱步度根深结和亲;于是步度根将泄归泥及部众悉保比能,寇抄并州,杀略吏民。帝遣骁骑将军秦朗征之。归泥叛比能,将其部众降;拜归义王,赐幢麾、曲盖、鼓吹,居并州如故。步度根为比能所杀。轲比能,本小种鲜卑,以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众推以为大人。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盾,颇学文字;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出入弋猎,建立旌麾,以鼓节为进退。建安中,因阎柔上贡献。太祖西征关中,田银反河间,比能将千余骑随柔击破银。后代郡乌丸反,比能复助为寇害,太祖以鄢陵侯彰为骁骑将军,北征,大破之。比能走出塞,后复通贡献。延康初,比能遣使献马,文帝亦立比能为附义王。黄初年,比能出诸魏人在鲜卑者百余家,还居代郡。明年,比能帅部落大人、小子、代郡乌丸修武卢等千条骑,驱牛马万余口交市,遣魏人千余家居上谷。后与东部鲜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部争斗,更相攻击。田豫和合,使不得相侵。年,比能复击素利,豫帅轻骑径进掎其后。比能使别小帅琐奴拒豫,豫进讨,破走之。由是怀贰,乃与辅国将军鲜于辅书曰:“夷狄不识文字,故校尉阎柔保我于天子。我与素利为仇,往年攻击之;而田校尉助素利,我临阵使琐奴往。闻使君来,即便引军退。步度根数数抄盗,又杀我弟,而诬我以抄盗。我夷狄虽不知礼义,兄弟子孙受天子印绶;牛马尚知美水草,况我有人心邪?将军当保明我于天子。”辅得书以闻,帝复使豫招纳安慰。比能众遂强盛,

【原文】

鲜卑。〔一〕步度根既立,众稍衰弱;中兄扶罗韩亦别拥众数万为大人〔1〕。

建安中,太祖定幽州,步度根与轲比能等因乌丸校尉阎柔上贡献〔2〕。后代郡乌丸能臣氐等叛,求属扶罗韩;扶罗韩将万余骑迎之。到桑干〔3〕,氐等议,以为扶罗韩部威禁宽缓,恐不见济〔4〕;更遣人,呼轲比能。比能即将万余骑到,当共盟誓;比能便于会上杀扶罗韩,扶罗韩子泄归泥及部众悉属比能。比能自以杀归泥父,特又善遇之〔5〕。步度根由是怨比能。

文帝践阼〔6〕,田豫为乌丸校尉,持节,并护鲜卑〔7〕,屯昌平。步度根遣使献马,帝拜为王。后数与轲比能更相攻击,步度根部众稍寡弱,将其众万余落保太原、雁门郡。步度根乃使人招呼泄归泥曰:“汝父为比能所杀,不念报仇,反属怨家〔8〕。今虽厚待汝,是欲杀汝计也;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由是归泥将其部落逃归步度根,比能追之弗及。至黄初五年,步度根诣阙贡献,厚加赏赐;是后一心守边,不为寇害。而轲比能众遂强盛。

明帝即位,务欲绥和戎狄,以息征伐,羁縻两部而已〔9〕。至青龙元年,比能诱步度根深结和亲;于是步度根将泄归泥及部众悉保比能,寇抄并州,杀略吏民。帝遣骁骑将军秦朗征之〔10〕。归泥叛比能,将其部众降;拜归义王,赐幢麾、曲盖、鼓吹〔11〕,居并州如故。步度根为比能所杀。

轲比能,本小种鲜卑〔12〕,以勇健,断法平端〔13〕,不贪财物,众推以为大人。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盾,颇学文字;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14〕;出入弋猎,建立旌麾,以鼓节为进退。

建安中,因阎柔上贡献。太祖西征关中,田银反河间,比能将三千余骑随柔击破银。后代郡乌丸反,比能复助为寇害,太祖以鄢陵侯彰为骁骑将军〔15〕,北征,大破之。比能走出塞,后复通贡献。

延康初,比能遣使献马,文帝亦立比能为附义王。黄初二年,比能出诸魏人在鲜卑者五百余家,还居代郡。明年,比能帅部落大人、小子、代郡乌丸修武卢等三千条骑,驱牛马七万余口交市〔16〕,遣魏人千余家居上谷。后与东部鲜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争斗,更相攻击。田豫和合,使不得相侵。

五年〔17〕,比能复击素利,豫帅轻骑径进掎其后。比能使别小帅琐奴拒豫,豫进讨,破走之。由是怀贰〔18〕,乃与辅国将军鲜于辅书曰〔19〕:“夷狄不识文字,故校尉阎柔保我于天子。我与素利为仇,往年攻击之;而田校尉助素利,我临阵使琐奴往。闻使君来〔20〕,即便引军退。步度根数数抄盗〔21〕,又杀我弟〔22〕,而诬我以抄盗。我夷狄虽不知礼义,兄弟子孙受天子印绶;牛马尚知美水草,况我有人心邪?将军当保明我于天子。”辅得书以闻,帝复使豫招纳安慰。

比能众遂强盛,控弦十余万骑。每抄略得财物,均平分付,一决目前〔23〕;终无所私,故得众死力;余部大人皆敬惮之,然犹未能及檀石槐也〔24〕。

太和二年,豫遣译夏舍诣比能女婿郁筑鞬部〔25〕;舍为鞬所杀。其秋,豫将西部鲜卑蒲头、泄归泥,出塞讨郁筑鞬,大破之。还至马城,比能自将三万骑,围豫七日。上谷太守阎志,柔之弟也,素为鲜卑所信;志往解喻,即解围去。后幽州刺史王雄并领校尉〔26〕,抚以恩信。比能数款塞,诣州奉贡献。

至青龙元年,比能诱纳步度根,使叛并州,与结和亲;自勒万骑迎其累重于陉北。并州刺史毕轨遣将军苏尚、董弼等击之;比能遣子将骑与尚等会战于楼烦〔27〕,临阵害尚、弼。

至三年中〔28〕,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

素利、弥加、厥机皆为大人,在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道远,初不为边患〔29〕,然其种众多于比能。建安中,因阎柔上贡献,通市;太祖皆表宠以为王。厥机死,又立其子沙末汗为亲汉王。延康初,又各遣使献马。文帝立素利、弥加为归义王。素利与比能更相攻击。太和二年,素利死,子小。以弟成律归为王,代摄其众。

【注释】

〔1〕中兄:二哥。

〔2〕因:借助。

〔3〕桑干:县名。县治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北。

〔4〕见济:得到有力的救助。

〔5〕善遇:优待。

〔6〕践阼(zuó):登上皇帝位。

〔7〕护:管理监视。

〔8〕反属怨家:反而归属自己的仇人。

〔9〕羁縻:笼络。

〔10〕秦朗:事见本书卷一《武帝纪》裴注引《魏氏春秋》、《魏略》。

〔11〕幢(chuáng)麾:仪仗旗帜和指挥小旗。曲盖:曲柄的伞盖。也属一种仪仗用品。

〔12〕小种:小部落。

〔13〕平端:公平。

〔14〕拟则:模仿效法。

〔15〕彰:即曹彰(?—公元 223)。曹操的儿子。传见本书卷十九。

〔16〕交市:交易。

〔17〕五年:黄初五年(公元 224)。

〔18〕怀贰:怀有二心。

〔19〕辅国将军:官名。领兵征伐。

〔20〕使君:汉代对州刺史的尊称。有时也称镇守一州的军事长官。据本书卷八《公孙瓒传》,鲜于辅当时受命领兵镇守幽州,所以称他为使君。

〔21〕数数(shuò shuò):多次。

〔22〕又杀我弟:步度根曾杀轲比能的弟弟苴罗侯,见本书卷二十六《牵招传》。

〔23〕一决目前:当众一下子处理完毕。

〔24〕檀石槐:鲜卑族君主名。东汉桓帝时统一鲜卑各部,全部占有匈奴故地,势力强大,并分鲜卑为东、西、中三部,频繁向南袭击东汉边境。他对中原王朝造成的严重威胁,几乎可以和匈奴的冒顿相比。事见《后汉书》卷九十《鲜卑列传》。

〔25〕译:翻译官。

〔26〕校尉:指护鲜卑校尉。管理和监视鲜卑族人的官员。

〔27〕楼烦:县名。县治在今山西宁武县。

〔28〕三年:太和三年(公元 229)。

〔29〕初不:完全不。

【裴注】

〔一〕《魏书》曰:

“鲜卑,亦东胡之余也;别保鲜卑山,因号焉。其言语习俗与乌丸同。其地东接辽水,西当西(城)〔域〕。常以季春大会(作)〔于饶〕乐水上,嫁女娶妇,髡头饮宴。其兽异于中国者:野马、羱羊、端牛。端牛角为弓,世谓之角端者也。又有貂、豽、鼲子;皮毛柔蠕,故天下以为名裘。鲜卑自为冒顿所破,远窜辽东塞外;不与余国争衡,未有名通于汉,而由自与乌丸相接。

至光武时,南、北单于更相攻伐,匈奴损耗,而鲜卑遂盛。建武三十年,鲜卑大人于仇贲,率种人诣阙朝贡,封于仇贲为王。永平中,祭肜为辽东太守,诱赂鲜卑,使斩叛乌丸钦志贲等首;于是鲜卑自敦煌、酒泉以东,邑落大人皆诣辽东受赏赐;青、徐二州给钱,岁二亿七千万,以为常。和帝时,鲜卑大都护校尉廆,帅部众从乌丸校尉任尚,击叛者,封校尉廆为率众王。殇帝延平中,鲜卑乃东入塞,杀渔阳太守张显。安帝时,鲜卑大人燕荔阳,入朝;汉赐鲜卑王印绶,赤车参驾;止乌丸校尉所治宁〔城〕下;通胡市,筑南北两部(质宫)〔质馆〕,受邑落质者〔百〕二十部。是后或反或降,或与匈奴、乌丸相攻击。安帝末,发缘边步骑二万余人,屯列冲要。后鲜卑八九千骑,穿代郡及马城塞,入害长吏;汉遣度辽将军邓遵、中郎将马续,出塞追破之。鲜卑大人乌伦、其至鞬等七千余人,诣遵降;封乌伦为王,其至鞬为侯,赐采帛。遵去后,其至鞬复反,围乌丸校尉于马城;度辽将军耿夔及幽州刺史救解之。其至鞬遂盛,控弦数万骑,数道入塞,趣五原(宁貊)〔曼柏〕;攻匈奴南单于,杀左奥鞬日逐王。顺帝时,复入塞,杀代郡太守。汉遣黎阳营兵屯中山,缘边郡兵屯塞下;调五营弩帅,令教战射。南单于将步骑万余人,助汉,击却之。后乌丸校尉耿晔,将率众王出塞,击鲜卑,多斩首虏;于是鲜卑三万余落,诣辽东降。匈奴及北单于遁逃后,余种十余万落,诣辽东杂处,皆自号‘鲜卑兵’。

投鹿侯从匈奴军三年;其妻在家,有子。投鹿侯归,怪欲杀之。妻言:‘尝昼行闻雷震,仰天视而电入其口,因吞之,遂妊身,十月而产;此子必有奇异,且长之!’投鹿侯固不信。妻乃语家,令收养焉,号‘檀石槐’;长大勇健,智略绝众。年十四五,异部大人卜贲邑,抄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策骑追击,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由是部落畏服;施法禁,〔平〕曲直,莫敢犯者:遂推以为大人。檀石槐既立,乃为庭于高柳北三百余里弹汗山啜仇水上,东、西部大人皆归焉。兵马甚盛,南抄汉边,北拒丁令,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二)〔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甚广。汉患之,桓帝时,使匈奴中郎将张奂征之,不克;乃更遣使者赍印绶,即封檀石槐为王,欲与和亲。檀石槐拒不肯受,寇抄滋甚,乃分其地为中、东、西三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接夫余、〔濊〕貊,为东部;二十余邑,其大人曰弥加、阙机、素利、槐头。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为中部;十余邑,其大人曰柯最、阙居,慕容等为大帅。从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乌孙,为西部;二十余邑,其大人曰置鞬落罗、日律推演,宴荔游等皆为大帅:而制属檀石槐。至灵帝时,大抄略幽、并二州;缘边诸郡,无岁不被其毒。(嘉)〔熹〕平六年,遣护乌丸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与南单于,出雁门塞,三道并进,径二千余里,征之。檀石槐帅部众逆击,旻等败走,兵马还者,什一而已。鲜卑众日多,田畜射猎,不足给食。后檀石槐乃案行乌侯秦水,广袤数百里,渟不流,中有鱼而不能得。闻汗人善捕鱼,于是檀石槐东击汗国,得千余家,徙置乌侯秦水上,使捕鱼以助粮。至于今,乌侯秦水上有汗人数百户。

檀石槐年四十五死,子和连,代立。和连材力不及父,而贪淫,断法不平,众叛者半。灵帝末年数为寇抄,攻北地;北地(庶)〔廉〕人善弩射者,射中和连,和连即死。其子骞曼小,兄子魁头,代立。魁头既立后,骞曼长大,与魁头争国,众遂离散。魁头死,弟步度根代立。自檀石槐死后,诸大人遂世相袭也。”

上一篇:汉末,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众千余落;上谷乌丸大人难楼,众千余落:各称王。而辽东属国乌丸大人苏仆延,众千余落,自称峭王;右北平乌丸大人乌延,众百余落,自称汗鲁王:皆有计策,勇健。中山太守张纯,叛入丘力居众中,自号“弥天安安王”,为郡乌丸元帅;寇略青、徐、幽、冀州,杀略吏民。灵帝末,以刘虞为幽州牧;募胡斩纯首,北州乃定。后丘力居死,子楼班年小。从子蹋顿有武略,代立;总摄王部,众皆从其教令。袁绍与公孙瓒连战不决;蹋顿遣使诣绍求和亲,助绍击瓒,破之。绍矫制赐蹋顿、(难)峭王、汗鲁王印绶,皆以为单于。后楼班大,峭王率其部众奉楼班为单于;蹋顿为王,然蹋顿多画计策。广阳阎柔,少没乌丸、鲜卑中,为其种所归信。柔乃因鲜卑众,杀乌丸校尉邢举代之;绍因宠慰以安北边。后袁尚败奔蹋顿,凭其势,复图冀州。会太祖平河北,柔帅鲜卑、乌丸归附;遂因以柔为校尉,犹持汉使节,治广宁如旧。建安()年,太祖自征蹋顿于柳城;潜军诡道,未至百余里,虏乃觉。尚与蹋顿将众逆战于凡城,兵马甚盛。太祖登高,望虏阵,(柳)抑军未进;观其小动,乃击破其众;临阵斩蹋顿首,死者被野。速附丸、楼班、乌延等,走辽东;辽东悉斩,传送其首。其余遗迸皆降,及幽州、并州柔所统乌丸万余落,悉徙其族居中国;帅从其侯王、大人、种众与征伐。由是郡乌丸为天下名骑。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