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十三年春正月〔1〕,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2〕。〔一〕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3〕。
夏六月,以公为丞相。〔二〕
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4〕,屯襄阳〔5〕。刘备屯樊〔6〕。九月,公到新野〔7〕,琮遂降。备走夏口〔8〕。公进军江陵〔9〕,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10〕,使统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11〕。〔三〕益州牧刘璋始受征役〔12〕,遣兵给军。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13〕。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14〕。遣张憙救合肥〔15〕,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16〕,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17〕。〔四〕
【注释】
〔1〕十三年: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2〕玄武池:在邺城北郊。肄(yì):练习。
〔3〕丞相:官名。为朝廷最高行政长官,辅佐皇帝治理全国。御史大夫:官名。地位仅仅低于丞相,主管监察、执法和国家文书档案。如果丞相缺人,通常由御史大夫递补。东汉光武帝废除丞相执政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为名义上的辅政大臣,而实际事权却归于侍从皇帝的尚书台,以此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现在曹操废除三公,恢复旧制,并且自任丞相,目的是削弱汉室,独揽朝廷权力。
〔4〕琮(cóng):即刘琮。事附本书卷六《刘表传》。
〔5〕襄阳:县名。县治在今湖北襄阳市襄城区。
〔6〕樊:县名。县治在今襄阳市樊城区。
〔7〕新野:县名。县治在今河南新野县。
〔8〕夏口:地名。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
〔9〕江陵:县名。县治在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
〔10〕文聘:传见本书卷十八。
〔11〕韩嵩、邓义:二人事附本书卷六《刘表传》。
〔12〕刘璋(?—公元 219 ):传见本书卷三十一。
〔13〕孙权(公元 182—252):孙坚的次子,孙策的弟弟。传见本书卷四十七。合肥:县名。县治在今安徽合肥市。
〔14〕巴丘:山名。在今湖南岳阳市。是当时长江中游的江防重镇。
〔15〕张憙:本书卷四十七《吴主传》作“张喜”,并且记其率军救合肥在赤壁之战以后。
〔16〕赤壁:地名。决定曹操能否向长江以南扩张势力范围,并且初步奠定三国分立局面的著名古战场。与官渡之战、猇亭之战构成确定三国鼎立版图基本格局的三大战役。具体位置有多种说法,但都认为在今湖北境内的长江之滨。其中,主张赤壁在江北汉阳、黄冈的说法与《三国志》记载不符,难以令人信服。认为赤壁在江南者有三说:即蒲圻县西北(《括地志》、《通典》、《元和郡县志》),嘉鱼县东北(《大清一统志》)和武昌县西(《水经注》)。蒲圻赤壁与北岸的乌林相对,同《三国志》的记载吻合。结合当时战况与现存遗迹,当以赤壁在蒲圻西北为是。蒲圻县现已正式更名为赤壁市。赤壁市西北约 40 公里长江南岸之滨的赤壁山,是赤壁古战场所在地,尚有“赤壁”题刻,翼江亭等名胜。
〔17〕荆州江南诸郡:荆州辖郡中位于长江以南的。即长沙、武陵、零陵和桂阳四郡。
【裴注】
〔一〕肄,以四反。《三苍》曰:“肄,习也。”
〔二〕《献帝起居注》曰:“使太常徐璆,即授印绶。御史大夫不领中丞,置长史一人。”
《先贤行状》曰:“璆字孟(平)〔玉〕,广陵人。少履清爽,立朝正色。历任城、汝南、东海三郡,所在化行。被征当还,为袁术所劫。术僭号,欲授以上公之位。璆终不为屈。术死后,璆得术玺,致之汉朝。拜卫尉,太常。公为丞相,以位让璆焉。”
〔三〕卫恒《四体书势序》曰:“上谷王次仲,善隶书,始为楷法。至灵帝好书,世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甚矜其能,每书,辄削焚其札。梁鹄乃益为版而饮之酒,候其醉而窃其札。鹄卒以攻书至选部尚书。于是公欲为洛阳令,鹄以为北部尉。鹄后依刘表。及荆州平,公募求鹄;鹄惧,自缚诣门。署军假司马,使在秘书,以勤书自效。公常悬著帐中,及以钉壁玩之,谓胜宜官。鹄字孟黄,安定人。魏宫殿题署,皆鹄书也。”
皇甫谧《逸士传》曰:“汝南王儁,字子文。少为范滂、许章所识,与南阳岑晊善。公之为布衣,特爱儁;儁亦称公有治世之具。及袁绍与弟术丧母,归葬汝南;儁与公会之,会者三万人。公于外密语儁曰:‘天下将乱,为乱魁者,必此二人也!欲济天下,为百姓请命;不先诛此二子,乱今作矣。’儁曰:‘如卿之言,济天下者,舍卿复谁?’相对而笑。儁为人外静而内明,不应州郡、三府之命。公车征,不到。避地居武陵,归儁者一百余家。帝之都许,复征为尚书,又不就。刘表见绍强,阴与绍通。儁谓表曰:‘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桓、文之功者也。今乃释近而就远;如有一朝之急,遥望漠北之救,不亦难乎?’表不从。儁年六十四,以寿终于武陵。公闻而哀伤。及平荆州,自临江迎丧:改葬于江陵,表为先贤也。”
〔四〕《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孙盛《异同评》曰:“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