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将北征郡乌丸,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为变,事不可悔!”唯郭嘉策表必不能任备,劝公行。夏月,至无终。秋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请为乡导,公从之。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月,登白狼山,猝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余万口。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弃其种人,与尚、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公破乌丸,或说公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公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月,公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及速仆丸等,传其首。诸将或问:“公还而康斩送尚、熙,何也?”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月,至易水,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

【原文】

将北征三郡乌丸,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唯郭嘉策表必不能任备〔1〕,劝公行。

夏五月,至无终〔2〕。

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请为乡导〔3〕,公从之。引军出卢龙塞〔4〕,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5〕,经白檀〔6〕,历平冈〔7〕;涉鲜卑庭〔8〕,东指柳城〔9〕。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10〕,将数万骑逆军。

八月,登白狼山〔11〕,猝与虏遇〔12〕。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13〕;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以下〔14〕,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15〕,弃其种人〔16〕,与尚、熙奔辽东〔17〕,众尚有数千骑。

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18〕。及公破乌丸,或说公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公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

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一〕康即斩尚、熙及速仆丸等,传其首。诸将或问:“公还而康斩送尚、熙,何也?”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

十一月,至易水〔19〕,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20〕,将其名王来贺。

【注释】

〔1〕任:信任。

〔2〕无终:县名。县治在今天津市蓟州区。

〔3〕田畴:传见本书卷十一。乡导:向导。

〔4〕卢龙塞:古塞名。在今河北喜峰口一带。当时是河北平原通向东北平原的要塞。

〔5〕堑(qiàn)山堙(yīn)谷:挖山填谷。

〔6〕白檀:县名。西汉置,东汉省。县治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

〔7〕平冈:县名。西汉置,东汉省。县治在今河北平泉市东北。

〔8〕鲜卑庭:鲜卑单于的驻地。

〔9〕柳城:县名。西汉置,东汉省。县治在今辽宁朝阳市西南。

〔10〕能臣抵之:据本书卷三十《乌丸传》,能臣抵之即能臣氐,是代郡乌丸首领。当时右北平乌丸的首领是乌延和汗卢。

〔11〕白狼山:山名。即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以东的白鹿山。

〔12〕虏:对敌人的蔑称。

〔13〕被(pī):穿上。

〔14〕名王:部落中有名的首领。

〔15〕辽东:属国名。东汉安帝时分幽州的辽东、辽西二郡交界地,置辽东属国,设都尉一人,治所在今辽宁义县。北平:即右北平郡。豪:部落首领。

〔16〕种人:本部落的人民。

〔17〕辽东:此指辽东属国东面的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

〔18〕公孙康:传附本书卷八《公孙度传》。

〔19〕易水:河流名。发源于今河北易县境,东流之后合泒水入海。

〔20〕代郡:郡名。治所在今山西阳高县。上郡:郡名。治所在今陕西米脂县西北。

【裴注】

〔一〕《曹瞒传》曰:“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