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夏月,黑山贼张燕率其众余万降,封为列侯。故安赵犊、霍奴等杀幽州刺史、涿郡太守。郡乌丸攻鲜于辅于犷平。秋月,公征之,斩犊等。乃渡潞河救犷平;乌丸奔走,出塞。月,令曰:“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闻冀州俗:父子异部更相毁誉。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第伯鱼娶孤女,谓之挝妇翁;王凤擅权,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议,张匡谓之左道。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吾欲整齐风俗;者不除,吾以为羞!”冬月,公还邺。初,袁绍以甥高幹领并州牧。公之拔邺,幹降,遂以为刺史。幹闻公讨乌丸,乃以州叛。执上党太守,举兵守壶关口。遣乐进、李典击之,幹还守壶关城。

【原文】

夏四月,黑山贼张燕率其众十余万降〔1〕,封为列侯。故安赵犊、霍奴等杀幽州刺史、涿郡太守。三郡乌丸攻鲜于辅于犷平〔2〕。〔一〕

秋八月,公征之,斩犊等。乃渡潞河救犷平〔3〕;乌丸奔走,出塞。

九月,令曰:“阿党比周〔4〕,先圣所疾也〔5〕。闻冀州俗:父子异部更相毁誉〔6〕。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7〕;第五伯鱼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8〕;王凤擅权,谷永比之申伯〔9〕;王商忠议,张匡谓之左道〔10〕。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11〕。吾欲整齐风俗;四者不除〔12〕,吾以为羞!”

冬十月,公还邺。

初,袁绍以甥高幹领并州牧〔13〕。公之拔邺,幹降,遂以为刺史。幹闻公讨乌丸,乃以州叛。执上党太守,举兵守壶关口〔14〕。遣乐进、李典击之〔15〕,幹还守壶关城〔16〕。

【注释】

〔1〕张燕:传见本书卷八。

〔2〕鲜于辅:事附本书卷八《公孙瓒传》。鲜于是复姓。犷平:县名。县治在今北京市密云区东北。

〔3〕潞河:河流名。即今北京市通县以下的北运河。

〔4〕阿(ē)党比(bì)周:拉帮结派,谋取私利。孔子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说法,比是为了谋取私利而相互勾结,周是为了弘扬道义而相互团结,见《论语·为政》。

〔5〕先圣:指孔子。疾:憎恶。

〔6〕父子异部更相毁誉:亲生父子也会分属不同帮派,诋毁对方,赞誉同党。

〔7〕直不疑:西汉南阳郡人,传见《汉书》卷四十六。盗嫂:与嫂私通。

〔8〕第五伯鱼:即第五伦,东汉京兆长陵(今陕西泾阳县东南)人。传见《后汉书》卷四十一。第五是复姓。孤女:死了父亲的女子。挝(zhuā)妇翁:殴打岳父。

〔9〕王凤(?—前 22):字孝卿,东平陵(今山东济南市东)人。西汉成帝时以外戚的关系担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专擅朝政。谷永:字子云,长安人。王凤专权,大树同党,引起舆论指责。而谷永为了巴结,反而上书朝廷,说王凤“有申伯之忠”。传见《汉书》卷八十五。申伯:西周王室的外戚。

〔10〕王商(?—前 12):字子威,蠡吾(今河北高阳县西南)人。西汉成帝时任丞相,为人正直,受到王凤的排挤。而张匡一心迎合王凤,借出现日食上书朝廷,说王商“作威作福……执左道以乱政”。传见《汉书》卷八十二。左道:邪道。

〔11〕罔:蒙骗。

〔12〕四者:指类似上述四例的不良风气。冀州朋党之风盛行,是地方大族势力扩张的反映。曹操力求集中权力,把冀州改造成自己可靠的根据地,所以要严厉破除朋党风气。此后,其子曹丕和其孙曹叡在位时,都继续奉行打击朋党风气的政治方针。

〔13〕并(bīng)州:州名。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14〕壶关口:关隘名。即壶口关,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南。

〔15〕乐进(?—公元 218):传见本书卷十七。李典(公元 174—209):传见本书卷十八。

〔16〕壶关:这是县名。县治在今山西长治市北,壶关口的西北。

【裴注】

〔一〕《续汉书·郡国志》曰:“犷平,县名。属渔阳郡。”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