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孙策闻公与绍相持,乃谋袭许;未发,为刺客所杀。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1〕。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
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2〕。大破之,尽烧其车。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3〕,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公谓运者曰:“却十五日为汝破绍〔4〕,不复劳汝矣!”
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5〕;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6〕,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阵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一〕
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7〕:“就彼(攻)〔破〕琼等〔8〕,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9〕。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二〕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三〕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
初,桓帝时有黄星现于楚、宋之分〔10〕。辽东殷馗善天文,〔四〕言:“五十岁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11〕,其锋不可当。”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注释】
〔1〕许下:许县一带地区。
〔2〕徐晃(?—公元 227):传见本书卷十七。邀击:半路截击。又可说成“邀”。
〔3〕比(bì):接连。
〔4〕却:此后。
〔5〕足:使许攸满足。
〔6〕明:天明。
〔7〕谭:指袁谭(?—公元 205)。传附本书卷六《袁绍传》。
〔8〕就:就算是。
〔9〕张郃(?—公元 231):传见本书卷十七。
〔10〕黄星:发出黄色光芒的星。古代认为这是瑞星,预示有非凡人物出现。分:分野。古代相信天人感应,人们根据地上的州国来划分天上的星空,把星空中的二十八宿分别指配给地上的州国,并把对应的星宿称为该州国的分野。这样,人们即可依照星区中的天象,来预测对应州国的吉凶。先秦时楚、宋二国的分野,分别是二十八宿中的翼、轸和氐、房、心。所以这句话指黄星出现在上述五宿所在的星空。
〔11〕真人:真命君主。东汉的梁、沛二王国,地跨先秦楚、宋二国故地,所以殷馗认为楚、宋分野黄星出现,是梁、沛将出真人的预兆。
【裴注】
〔一〕《曹瞒传》曰:“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卿远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自:‘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公大喜,乃举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绐〕之曰:‘袁公恐曹操抄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大破之。尽燔其粮谷宝货;斩督将眭元进、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首;割得将军淳于仲简鼻,未死。杀士卒千余人,皆取鼻,牛马割唇舌,以示绍军。将士皆怛惧。时有夜得仲简,将以诣麾下。公谓曰:‘何为如是?’仲简曰:‘胜负自天,何用为问乎!’公意欲不杀。许攸曰:‘明旦鉴于镜,此益不忘人。’乃杀之。”
〔二〕《献帝起居注》曰:“公上言:‘大将军邺侯袁绍,前与冀州牧韩馥立故大司马刘虞,刻作金玺;遣故任长毕瑜,诣虞,为说命录之数。又绍与臣书云:“可都鄄城,当有所立。”擅铸金银印,孝廉、计吏,皆往诣绍。从弟济阴太守叙,与绍书云:“今海内丧败,天意实在我家;神应有征,当在尊兄。南兄臣下欲使即位,南兄言:以年则北兄长,以位则北兄重;便欲送玺,会曹操断道。”绍宗族累世受国重恩,而凶逆无道,乃至于此。辄勒兵马,与战官渡;乘圣朝之威,得斩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首,遂大破溃。绍与子谭轻身迸走。凡斩首七万余级,辎重财物巨亿。’”
〔三〕《魏氏春秋》曰:“公云:‘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四〕馗,古逵字。见《三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