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1〕。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2〕。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仇东伐。〔一〕
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3〕;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4〕。还过郯〔5〕;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6〕。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7〕。所过多所残戮。〔二〕
【注释】
〔1〕徐州:州名。治所在今山东郯(tán)城县北。
〔2〕琅邪(yá):王国名。治所在今山东临沂市北。
〔3〕荀彧(公元 163—212):传见本书卷十。彧音yù。程昱(yù):传见本书卷十四。
〔4〕东海:郡名。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县北。
〔5〕郯:县名。县治在今山东郯城县北。当时是徐州和东海郡的治所。
〔6〕要(yāo):半路截击。
〔7〕襄贲(féi):县名。县治在今山东兰陵县南。
【裴注】
〔一〕《世语》曰:“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劭惧,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劭时已死。”韦曜《吴书》曰:“太祖迎嵩,辎重百余辆。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于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于陶谦,故伐之。”
〔二〕孙盛曰:“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轨。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