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劭同时东海缪袭亦有才学〔1〕,多所述叙;官至尚书、光禄勋。〔一〕袭友人山阳仲长统〔2〕,汉末为尚书郎。早卒。著《昌言》〔3〕,词佳可观省。〔二〕
散骑常侍陈留苏林,〔三〕光禄大夫京兆韦诞,〔四〕乐安太守谯国夏侯惠,〔五〕陈郡太守任城孙该,〔六〕郎中令河东杜挚等〔4〕,亦著文、赋,颇传于世。〔七〕
【注释】
〔1〕东海:王国名。治所在今山东郯(tán)城县西北。缪袭是东海兰陵(今山东兰陵县西南)人。
〔2〕仲长统(公元 180—220):字公理,山阳郡高平(今山东济宁市东南)人。东汉政论家。早年游学河北,不愿做官。后任尚书郎。传见《后汉书》卷四十九。
〔3〕《昌言》:书名。政论性著作。《后汉书》卷四十九《仲长统传》说有三十四篇。今存残文二卷。
〔4〕光禄大夫:官名。皇帝的政事顾问。当宗室亲王有丧事时,代表皇帝前往吊唁。京兆:即京兆尹。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谯国:王国名。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任城:王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济宁市东南。郎中令:官名。即光禄勋。曹丕称帝之前叫郎中令,称帝后改名。
【裴注】
〔一〕《先贤行状》曰:“缪斐字文雅。该览经传,事亲色养。征博士,六辟公府。汉帝在长安,公卿博举名儒,时举斐任侍中,并无所就。”即袭父也。
《文章志》曰:“袭字熙伯。辟御史大夫府,历事魏四世。正始六年,年六十卒。子悦,字孔怿。晋光禄大夫。袭孙绍、播、征、胤等,并皆显达。”
〔二〕袭撰统《昌言》表,称:“统字公理。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幹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多归焉。统过幹,幹善待遇之。访以世事,统谓幹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幹雅自多,不纳统言。统去之,无几而幹败;并、冀之士,以是识统。大司农常林与统共在上党,为臣道:‘统性倜傥,敢直言,不矜小节。每(列)〔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汉帝在许,尚书令荀彧领典枢机,好士爱奇;闻统名,启召以为尚书郎。后参太祖军事,复还为郎。延康元年卒,时年四十余。统每论说古今世俗行事,发愤叹息,辄以为论,名曰《昌言》,凡二十四篇。”
〔三〕《魏略》曰:“林字孝友。博学,多通古今字指;凡诸书传文间危疑,林皆释之。建安中,为五官将文学,甚见礼待。黄初中,为博士、给事中。文帝作《典论》所称苏林者,是也。以老归第,国家每遣人就问之,数加赐遗。年八十余卒。”
〔四〕《文章叙录》曰:“诞字仲将。太仆端之子。有文才,善属辞章。建安中,为郡上计吏,特拜郎中。稍迁侍中、中书监。以光禄大夫逊位,年七十五卒于家。初,邯郸淳、卫觊及诞,并善书,有名。”
觊孙恒,撰《四体书势》,其序古文曰:“自秦用篆书,焚烧先典,而古文绝矣。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时人已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汉世秘藏,希得见之。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敬侯写淳《尚书》,后以示淳,而淳不别。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法。太康元年,汲县民盗发魏襄王冢,得策书十余万言。按敬侯所书,犹有仿佛。”敬侯,谓觊也。
其序篆书曰:“秦时李斯号为工篆,诸山及铜人铭皆斯书也。汉建初中,扶风曹喜少异于斯而亦称善;邯郸淳师焉,略究其妙。韦诞师淳,而不及也。太和中,诞为武都太守,以能书留补侍中;魏氏宝器铭题,皆诞书云。汉末又有蔡邕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简理不如淳也。”
其序录隶书,已略见《武纪》,又曰:“师宜官为大字,邯郸淳为小字。梁鹄谓淳得次仲法,然鹄之用笔,尽其势矣。”
其序草书曰:“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善作篇。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杜氏结字甚安,而书体微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必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寸纸不见遗,至今世人尤宝之,韦仲将谓之草圣。伯英弟文舒者,次伯英。又有姜孟颍、梁孔达、田彦和及韦仲将之徒,皆伯英弟子;有名于世,然殊不及文舒也。”
〔五〕惠,渊子。事在《渊传》。
〔六〕《文章叙录》曰:“该字公达。强志好学。年二十,上计掾;召为郎中。著《魏书》。迁博士、司徒右长史。复还入著作。景元二年卒官。”
〔七〕《文章叙录》曰:“挚字德鲁。初上《笳赋》,署司徒军谋吏。后举孝廉,除郎中,转补校书。挚与毌丘俭乡里相亲,故为诗与俭,求仙人药一丸;欲以感切俭,求助也。其诗曰:‘骐骥马不试,婆娑槽枥间。壮士志未伸,坎坷多辛酸。伊挚为媵臣,吕望身操竿;夷吾困商贩,宁戚对牛叹;食其处监门,淮阴饥不餐;买臣老负薪,妻畔呼不还;释之宦十年,位不增故官。才非八子伦,而与齐其患。无知不在此,袁盎未有言。被此笃病久,荣卫动不安;闻有韩众药,信来给一丸。’俭答曰:‘凤鸟翔京邑,哀鸣有所思。才为圣世出,德音何不怡?八子未遭遇,今者遭明时。胡康出垄亩,杨伟无根基;飞腾冲云天,奋迅协光熙。骏骥骨法异,伯乐观知之;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体无纤微疾,安用问良医?联翩轻栖集,还为燕雀嗤。韩众药虽良,或更不能治。悠悠千里情,薄言答嘉诗。信心感诸中,中实不在辞。’挚竟不得迁,卒于秘书。”
《庐江何氏家传》曰:“明帝时,有谯人胡康,年十五,以异才见送;又陈损益,求试剧县。诏特引见,众论翕然,号为神童。诏付秘书,使博览典籍。帝以问秘书丞何(祯)〔桢〕:‘康才何如?’(祯)〔桢〕答曰:‘康虽有才,性质不端,必有负败。’后果以过见谴。”臣松之按:魏朝自微而显者,不闻胡康;疑是孟康。康事,见《杜恕传》。杨伟,见《曹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