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也〔1〕。年十岁,戏于讲堂上;颍川司马德操拊其头曰〔2〕:“孺子,孺子,‘黄中通理〔3〕’,宁自知不?”廙兄望之,有名于世,荆州牧刘表辟为从事〔4〕。而其友二人,皆以谗毁,为表所诛;望之又以正谏不合,投传告归〔5〕。廙谓望之曰:“赵杀鸣犊〔6〕,仲尼回轮。〔一〕今兄既不能法柳下惠和光同尘于内〔7〕,则宜模范蠡迁化于外〔8〕。坐而自绝于时,殆不可也!”望之不从,寻复见害。廙惧,奔扬州,〔二〕遂归太祖。
【注释】
〔1〕南阳:郡名。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安众:县名。县治在今河南邓州市东北。
〔2〕司马德操(?—公元 208):名徽。颍川郡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当时的名士。寄居荆州,讲学授徒,扶持青年,很有影响,是荆州学派的领袖人物。诸葛亮和庞统,都曾由他推荐给刘备。事见本书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裴注引《襄阳记》、卷三十七《庞统传》。
〔3〕黄中通理:意思是内在品德美好而且懂得事理。《周易·坤卦》文言中有“君子黄中通理”一句。
〔4〕从事:官名。东汉的州刺史、州牧之下,设有从事史多人,协助主官处理各类公务。
〔5〕传(zhuàn):任官的证件。投传即丢下任官证件辞职。
〔6〕赵:指赵鞅。又称赵简子。春秋末年晋国的大臣。在权力争夺中战胜范氏、中行氏,扩大了自己的封地,为此后赵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事见《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鸣犊:赵国的大夫。窦氏,名犨(chōu),字鸣犊。曾帮助赵简子治理晋国。赵简子夺得权力专擅晋国国政后,将他杀死。孔子正准备从卫国渡黄河到赵国去见赵简子,听到窦犨的死讯,就打消念头转回卫国。事见《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7〕法:效法。柳下惠: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展氏,名获,字禽。食邑在柳下,谥号为惠,故又叫柳下惠。以讲究礼仪道德著名。和光同尘:一起照射阳光,一起承受尘土。比喻能够随从大流,与任何人和气相处。
〔8〕范蠡(lí):字少伯,春秋末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市)人。在越国任大夫,帮助越王句践发愤图强,灭亡吴国。成功后悄然离开越国,改名陶朱公,经商致富。传附《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迁化:迁移消隐。刘家所在的安众县,不仅在荆州辖境之内,而且距州治襄阳很近,刘望之辞职回家仍然引人注意,所以刘廙劝他远走高飞。
【裴注】
〔一〕刘向《新序》曰:“赵简子欲专天下,谓其相曰:‘赵有犊犨,晋有铎鸣,鲁有孔丘;吾杀三人者,天下可王也。’于是乃召犊犨、铎鸣而问政焉;已,即杀之。使使者聘孔子于鲁,以胖牛肉迎于河上。使者谓船人曰:‘孔子即上船,中河,必疏而杀之。’孔子至,使者致命,进胖牛之肉。孔子仰天而叹曰:‘美哉水乎,洋洋乎!使丘不济此水者,命也夫!’子路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夫犊犨、铎鸣,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意之时,须而后从政;及其得意也,杀之。黄龙不反于涸泽,凤凰不罹其罻罗。故刳胎焚林,则麒麟不臻;覆巢破卵,则凤凰不翔;竭泽而渔,则龟龙不现。鸟兽之于不仁,犹知避之,况丘乎?故虎啸而谷风起,龙兴而景云现;击庭钟于外,而黄钟应于内。夫物类之相感,精神之相应;若响之应声,影之象形。故君子违伤其类者。今彼已杀吾类矣,何为之此乎?’于是遂回车,不渡而还。”
〔二〕《廙别传》载廙道路为笺谢刘表曰:“考匊过蒙分遇荣授之显,未有管、狐、桓、文之烈,孤德陨命,精诚不遂。兄望之,见礼在昔,既无堂构昭前之绩;中规不密,用坠祸辟。斯乃明神弗佑,天降之灾。悔吝之负,哀号靡及!廙之愚浅,言行多违,惧有浸润三至之间。考匊之爱已衰,望之之责犹存;必伤天慈既往之分,门户殪灭,取笑明哲。是用迸窜,永涉川路,即日到庐江寻阳。昔钟仪有南音之操,椒举有班荆之思;虽远犹迩,敢忘前施?”
《傅子》曰:“表既杀望之,荆州士人皆自危也。夫表之本心,于望之不轻也;以直忤情,而谗言得入者,以无容直之度也。据全楚之地,不能以成功者,未必不由此也。夷、叔忤武王以成名,丁公顺高祖以受戮,二主之度远也。若不远其度,惟褊心是从,难乎以容民蓄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