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玚、桢各被太祖辟为丞相掾、属。玚转为平原侯庶子,后为官将文学。桢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咸著文赋数篇。瑀以年卒。幹、琳、玚、桢年卒。文帝书与元城令吴质曰:“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徐、陈、应、刘,时俱逝。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著《中论》余篇,辞义典雅,足传于后。德琏常斐然有述作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也。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时之俊也。”自颍川邯郸淳、繁钦,陈留路粹,沛国丁仪、丁廙,弘农杨修,河内荀纬等,亦有文采;而不在此()人之例。

【原文】

玚、桢各被太祖辟为丞相掾、属。

玚转为平原侯庶子〔1〕,后为五官将文学。〔一〕桢以不敬被刑〔2〕,刑竟署吏〔3〕。〔二〕咸著文赋数十篇。

瑀以十七年卒〔4〕。幹、琳、玚、桢二十二年卒〔5〕。

文帝书与元城令吴质曰〔6〕:“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7〕,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8〕,可谓彬彬君子矣。著《中论》二十余篇〔9〕,辞义典雅,足传于后。德琏常斐然有述作意〔10〕,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孔璋章表殊健〔11〕,微为繁富〔12〕。公幹有逸气〔13〕,但未遒耳〔14〕。元瑜书记翩翩〔15〕,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16〕,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也〔17〕。昔伯牙绝弦于钟期〔18〕,仲尼覆醢于子路〔19〕;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20〕。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三〕

自颍川邯郸淳、〔四〕繁钦,〔五〕陈留路粹,〔六〕沛国丁仪、丁廙,弘农杨修,河内荀纬等〔21〕,亦有文采;而不在此(七)〔六〕人之例〔22〕。〔七〕

【注释】

〔1〕庶子:官名。东汉制度,食邑千户以上的侯爵,设有家丞、庶子各一人,负责侍从左右并管理家事。

〔2〕不敬:指下面裴注所说的注视曹丕的夫人甄氏。

〔3〕刑竟:刑满。署吏:任官。

〔4〕十七年:建安十七年(公元 212)。

〔5〕二十二年: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

〔6〕元城:县名。县治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令:东汉制度,一万户以上的县,其行政长官称令,万户以下称长。下面所引的文字,是曹丕书信的节略。全文见本卷后文裴注引《魏略》。

〔7〕类:大多。不护细行:不拘小节。

〔8〕箕山之志:指不追求名利的恬淡胸怀。传说尧曾让天下给高士许由,许由不受,逃隐到箕山(今河南登封县东南)。见《吕氏春秋·一行》。

〔9〕中论:书名。属政论性著作。今存二卷,二十篇。

〔10〕斐然:有文采的样子。

〔11〕章表殊健:写起章表一类的公文来笔势相当雄健。

〔12〕繁富:冗赘。

〔13〕逸气:奔放的气势。

〔14〕遒:强劲。

〔15〕书:书信。记:文体名。下级呈报上级的公文。翩翩:文情并茂的样子。

〔16〕辞赋:文体名。辞指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赋的名称始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到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模式,并成为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在形式上继承了楚辞的一些特点,所以汉代人称之为辞赋。能不能创作辞赋,在当时是衡量一个作家文才高低的重要标准。东汉后期,随着社会动乱的加剧,流行于西汉的那种铺陈排比着意描绘宏伟事物的长篇大赋日渐减少,抒发内心感触的小赋则日渐增多。王粲的赋作多是这种抒情小赋。现存有他的名作《登楼赋》等全篇及残篇赋文二十余篇。

〔17〕无以远过:不能超过他多少。

〔18〕伯牙:传说是春秋时人,善于弹琴。他的知音钟子期听了他的琴声就知道他心里在向往什么。钟子期死,他破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见《吕氏春秋·本味》。

〔19〕仲尼:孔子的字。醢(hǎi):鱼或肉做的酱。子路(前 542—前 480):仲氏,名由,卞(今山东泗水县东南)人。孔子弟子。勇武有力,受教于孔子,出任卫国地方官。前 480 年,卫国发生内乱,子路前往都城支援国君,被杀。传见《史记》卷六十七。子路死后,孔子见到卫国来的使者,就打听子路死的情况,使者说是“醢之矣”,即被砍成肉酱。孔子大受刺激,令人“覆醢”,即把自己爱吃的肉酱倒掉,并且从此不吃。事见《礼记·檀弓》。

〔20〕莫逮:没有人比得上。

〔21〕颍川: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市。沛国:王国名。治所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北。弘农: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河内:郡名。治所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22〕六人:以上王粲、徐幹、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六人,加上孔融,被称为“建安七子”。他们与曹操、曹丕、曹植这“三曹”父子,构成建安时期文坛的中坚力量。对当时文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裴注】

〔一〕华峤《汉书》曰:“玚祖奉,字世叔。才敏善讽诵,故世称‘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著《后序》十余篇,为世儒者。延熹中,至司隶校尉。子劭,字仲远。亦博学多识,尤好事。诸所撰述《风俗通》等,凡百余篇;辞虽不典,世服其博闻。”

《续汉书》曰:“劭又著《中汉辑叙》、《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凡十一种,百三十六卷。朝廷制度,百官仪式,所以不亡者,由劭记之。官至泰山太守。劭弟珣,字季瑜,司空掾;即玚之父。”

〔二〕《文士传》曰:“桢父名梁,字曼山。一名恭。少有清才,以文学见贵,终于野王令。”

《典略》曰:“文帝尝赐桢廓落带。其后,师死;欲借取以为像,因书嘲桢云:‘夫物因人为贵。故在贱者之手,不御至尊之侧。今虽取之,勿嫌其不反也。’桢答曰:‘桢闻荆山之璞,曜元后之宝;随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鼲貂之尾,缀侍臣之帻。此四宝者,伏朽石之下,潜污泥之中;而扬光千载之上,发彩畴昔之外,亦皆未能初自接于至尊也。夫尊者所服,卑者所修也;贵者所御,贱者所先也。故夏屋初成,而大匠先立其下;嘉禾始熟,而农夫先尝其粒。恨桢所带,无他妙饰;若实殊异,尚可纳也。’桢辞旨巧妙皆如是,由是特为诸公子所亲爱。其后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桢,减死输作。”

〔三〕《典论》曰:“今之文人: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幹,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骐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粲长于辞赋。幹时有逸气,然非粲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幹之《玄猨》、《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俊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之俦也。”

〔四〕《魏略》曰:“淳一名竺,字子叔。博学有才章,又善《苍》、《雅》、虫篆、许氏字指。初平时,从三辅客荆州。荆州内附,太祖素闻其名,召与相见,甚敬异之。时五官将博延英儒,亦宿闻淳名,因启淳欲使在文学官属中。会临淄侯植亦求淳,太祖遣淳诣植。植初得淳,甚喜,延入坐,不先与谈。时天暑热,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粉;遂科头拍袒,胡舞五椎锻,跳丸击剑,诵俳优小说数千言。讫,谓淳曰:‘邯郸生何如邪?’于是乃更著衣帻,整仪容;与淳评说混元造化之端,品物区别之意,然后论羲皇以来,贤圣、名臣、烈士优劣之差;次颂古今文章赋诔,及当官政事宜所先后;又论用武行兵倚伏之势。乃命厨宰,酒炙交至,坐席默然,无与抗者。及暮,淳归,对其所知叹植之材,谓之‘天人’。而于时世子未立,太祖俄有意于植。而淳屡称植材,由是五官将颇不悦。及黄初初,以淳为博士、给事中。淳作《投壶赋》千余言奏之;文帝以为工,赐帛千匹。”

〔五〕繁,音婆。《典略》曰:“钦字休伯。以文才机辩,少得名于汝、颍。钦既长于书记,又善为诗赋。其所与太子书,记喉转意,率皆巧丽。为丞相主簿。建安二十三年卒。”

〔六〕《典略》曰:“粹字文蔚。少学于蔡邕。初平中,随车驾至三辅。建安初,以高才与京兆严(像)〔象〕擢拜尚书郎。(像)〔象〕以兼有文武,出为扬州刺史。粹后为军谋祭酒,与陈琳、阮瑀等典记室。及孔融有过,太祖使粹为奏;承指数致融罪,其大略言:‘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宁;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言“我大圣之后也,而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又云:‘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又与白衣祢衡言论放荡,衡与融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也。”融答曰:“颜渊复生。”’凡说融诸如此辈辞语甚多。融诛之后,人睹粹所作,无不嘉其才而畏其笔也。至十九年,粹转为秘书令,从大军至汉中,坐违禁贱请驴,伏法。太子素与粹善,闻其死,为之叹惜。及即帝位,特用其子为长史。”

鱼豢曰:“寻省往者,鲁连、邹阳之徒,援譬引类,以解缔结,诚彼时文辩之俊也。今览王、繁、阮、陈、路诸人前后文旨,亦何昔不若哉?其所以不论者,时世异耳。余又窃怪其不甚见用,以问大鸿胪卿韦仲将。仲将云:‘仲宣伤于肥戆,休伯都无格检,元瑜病于体弱,孔璋实自粗疏,文蔚性颇忿鸷。’如是,彼为非徒以脂烛自煎糜也;其不高蹈,盖有由矣。然君子不责备于一人,譬之朱漆,虽无桢干,其为光泽亦壮观也。”

〔七〕仪、廙、修事,并在《陈思王传》。荀勖《文章叙录》曰:“纬字公高。少喜文学。建安中,召署军谋掾,魏太子庶子,稍迁至散骑常侍、越骑校尉。年四十二,黄初四年卒。”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