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西晋)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等都有记载。《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全书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
华覈字永先,吴郡武进人也。始为上虞尉、典农都尉。以文学入为秘府郎。迁中书丞。蜀为魏所并,覈诣宫门发表曰:“间闻贼众蚁聚向西境,西境(报)艰险,谓当无虞;定闻陆抗表至,成都不守,臣主播越,社稷倾覆。昔卫为狄所灭而桓公存之,今道里长远,不可救振;失委附之土,弃贡献之国;臣以草芥,窃怀不宁。陛下圣仁,恩泽远抚;猝闻如此,必垂哀悼。臣不胜忡怅之情,谨拜表以闻。”

【原文】

华覈字永先,吴郡武进人也〔1〕。始为上虞尉、典农都尉〔2〕。以文学入为秘府郎〔3〕。迁中书丞。蜀为魏所并,覈诣宫门发表曰〔4〕:“间闻贼众蚁聚向西境〔5〕,西境(报)〔艰〕险,谓当无虞;定闻陆抗表至〔6〕,成都不守〔7〕,臣主播越〔8〕,社稷倾覆。昔卫为狄所灭而桓公存之〔9〕,今道里长远,不可救振;失委附之土〔10〕,弃贡献之国;臣以草芥,窃怀不宁。陛下圣仁,恩泽远抚;猝闻如此,必垂哀悼。臣不胜忡怅之情〔11〕,谨拜表以闻。”

【注释】

〔1〕武进:县名。县治在今江苏镇江市东。

〔2〕典农都尉:官名。负责屯田。

〔3〕秘府郎:官名。负责收藏整理图书文献。

〔4〕发表:公开呈上表章。

〔5〕间:最近。西境:指蜀汉的国境。

〔6〕定:及。陆抗(?—公元 274):传附本书卷五十八《陆逊传》。

〔7〕成都:县名。县治在今四川成都市。

〔8〕播越:流亡。指刘禅君臣被曹魏军队押送到洛阳。

〔9〕卫为狄所灭而桓公存之:前 660 年,狄人进攻并消灭卫国,齐桓公出兵帮助卫人恢复国家,见《左传》闵公二年。

〔10〕委附:委身归附。蜀汉是孙吴的盟国而非附属国,这里是一种夸大的说法。

〔11〕忡怅:忧心怅惘。

上一篇:曜冀以此求免,而皓更怪其书之垢故,又以诘曜。曜对曰:“囚撰此书,实欲表上;惧有误谬,数数省读,不觉点污。被问寒战,形气呐吃。谨追辞叩头百下,两手自搏。”而华覈连上疏救曜曰:“曜运值千载,特蒙哀识;以其儒学,得与史官;貂蝉内侍,承合天问。圣朝仁笃,慎终追远;迎神之际,垂涕敕曜。曜愚惑不达,不能敷宣陛下大舜之美;而拘系史官,使圣趣不叙,至行不彰:实曜愚蔽当死之罪。然臣"",见曜自少勤学,虽老不倦;探综坟典,温故知新;及意所经识古今行事,外吏之中少过曜者。昔李陵为汉将,军败不还而降匈奴;司马迁不加疾恶,为陵游说。汉武帝以迁有良史之才,欲使毕成所撰,忍不加诛;书卒成立,垂之无穷。今曜在吴,亦汉之史迁也。伏见前后符瑞彰著,神旨天应,继出累现;统之期,庶不复久。事平之后,当观时设制;王不相因礼,帝不相沿乐;质文殊途,损益异体;宜得曜辈,依准古义,有所改立。汉氏承秦,则有叔孙通定代之仪,曜之才学亦汉通之次也。又《吴书》虽已有头角,叙赞未述。昔班固作《汉书》,文辞典雅;后刘珍、刘毅等作《汉记》,远不及固,叙传尤劣。今《吴书》当垂千载,编次诸史,后之才士论次善恶;非得良才如曜者,实不可使(阙)关不朽之书。如臣顽蔽,诚非其人。曜年已,余数无几;乞赦其等之罪,为终身徒;使成书业,永足传示,垂之百世。谨通进表,叩头百下。”皓不许,遂诛曜。徙其家零陵。子隆,亦有文学也。
下一篇:孙皓即位,封徐陵亭侯。宝鼎年,皓更营新宫。制度弘广,饰以珠玉,所费甚多。是时盛夏兴工,农守并废。覈上疏谏曰:臣闻汉文之世,州晏然;秦民喜去惨毒之苛政,归刘氏之宽仁;省役约法,与之更始;分王子弟,以藩汉室。当此之时,皆以为泰山之安,无穷之基也。至于贾谊,独以为可痛哭及流涕者,可为长叹息者,乃曰:“当今之势,何异抱火于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而谓之安。”其后变乱,皆如其言。臣虽下愚,不识大伦;窃以曩时之事,揆今之势。谊曰:“复数年间,诸王方刚,汉之傅、相称疾罢归;欲以此为治,虽尧、舜不能安。”今大敌据州之地,有大半之众;习攻战之余术,乘戎马之旧势;欲与中国争相吞之计,其犹楚、汉势不两立,非徒汉之诸王淮南、济北而已。谊之所欲痛哭,比今为缓;抱火卧薪之喻,于今(而)为急。大皇帝览前代之如彼,察今势之如此;故广开农桑之业,积不訾之储;恤民重役,务养战士。是以大小感恩,各思竭命。期运未至,早弃万国。自是之后,强臣专政;上诡天时,下违众议;亡安存之本,邀时之利;数兴军旅,倾竭府藏;兵劳民困,无时获安。今之存者,乃创夷之遗众,哀苦之余民耳。遂使军资空匮,仓廪不实;布帛之赐,寒暑不周;重以失业,家户不赡。而北积谷养民,专心向东,无复他警。蜀为西藩,土地险固;加承先主统御之术,谓其守御足以长久;不图朝奄至倾覆,唇亡齿寒,古人所惧。交州诸郡,国之南土:交阯、真,郡已没;日南孤危,存亡难保;合浦以北,民皆摇动,因连避役,多有离叛,而备戍减少,威镇转轻,常恐呼吸复有变故。昔海虏窥窬东县,多得离民;比习海行,狃于往年,抄盗无日。今胸背有嫌,首尾多难,乃国朝之厄会也。诚宜住建立之役,先备预之计;勉垦殖之业,为饥乏之救。惟恐农时将过,东作向晚;有事之日,整严未办。若舍此急,尽力功作;猝有风尘不虞之变,当委版筑之役,应烽燧之急;驱怨苦之众,赴白刃之难:此乃大敌所因为资也。如但固守,旷日持久,则军粮必乏;不待接刃,而战士已困矣。昔太戊之时,桑榖生庭;惧而修德,怪消殷兴。荧惑守心,宋以为灾;景公(下)不从瞽、史之言,而荧惑退舍,景公延年。夫修德于身而感异类,言发于口而通神明。臣以愚蔽,误忝近署;不能翼宣仁泽以感灵祇,仰惭俯愧,无所投处。退伏思惟:荧惑、桑榖之异,天示主。至如他余锱介之妖,仅是门庭小神所为;验之天地,无有他变;而征祥符瑞,前后屡臻;明珠既觌,白雀继现;万亿之祚,实灵所挺;以域为宅,天下为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中草药大全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神农尝百草,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